青田县民政局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侨乡实际,自2023年8月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成立以来,积极探索跨部门协同救助新路径,匠心打造“青倾助”社会救助服务品牌,通过“乡镇部门点单、社会组织接单、慈善力量买单”的服务模式,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大格局。
一是精准谋划项目,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服务“起步走”。今年以来,县助联体创新推出“一月一主题、服务一群体”的“移动助联体”服务模式。每月通过“青亲里”小程序发布志愿招募令,联合县委组织部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进村入户,深入摸排困难计生家庭、退役军人、侨留守儿童、重精患者等群体的实际需求。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9个月度专项服务,链接43个部门,动员128名党员志愿者,为235名服务对象开展入户走访、需求征集,并解决实际困难25个。通过对需求的精准汇总和高效对接,不仅做实了“物质+服务”的综合救助,也为下一年度的项目策划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持和方向指引。
二是协同共建项目,凝聚合力推动服务“快步走”。充分发挥县社会救助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联合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县卫健局、县司法局、县慈善总会等20余家成员单位,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合调研、共同策划项目,提升整体救助效能。主动摸排各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势和参与意向,积极链接社会组织,共同推进项目的立项、申报与评审工作。2025年,共同实施社会救助服务项目达10个。如与县司法局共同实施的“角落之花”工程,通过三色档案管理和闭环服务,已累计帮助400余名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
三是强化共管机制,监管跟踪确保项目“正步走”。为确保项目质量和社会效益,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救助项目进行全程监管与跟踪。在项目中期和结项阶段,及时向业务主管部门汇报进展,并根据跟踪结果反馈和各部门条线要求,动态优化项目实施。如根据县残联的意见,及时将“青小富”项目的培训内容从手工技艺调整为更符合市场需求和残疾人特点的青田咖啡西餐培训,有效提升项目的参与度和就业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