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是第26个“世界急救日”,今年的主题为“急救与气候变化”。为全面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高市民应对突发状况和气候相关灾害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切实筑牢生命安全防线,松阳县红十字会精心策划了多场宣传及培训活动,织密"生命安全防护网"。
校园安全是重中之重。近日,松阳县红十字会先后为实验小学毓秀校区、城南校区和古市中学的师生们开展了救护员取证培训和普及性救护培训。救护师资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实操,向师生们讲解了常见意外伤害的处置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及心肺复苏的操作要领。同学们在模拟演练中认真投入,初步掌握了“黄金4分钟”的关键技能,为平安校园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特点,县红十字会专程为古市幼儿园的全体教师开展了救护员培训,有效增强了教职工保护幼儿安全的能力和信心。
在城东社区,松阳县红十字会为天狼救援队的队员们开展了专业的取证培训。作为社会应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救援队员熟练掌握急救技能至关重要。本次培训内容紧贴实战,强化了队员们在复杂环境下的创伤救护、心肺复苏等核心技能,进一步提升了这支队伍的应急响应和专业救援能力。
公安干警身处处置突发事件、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经常是最早到达事故现场的“第一响应人”。掌握过硬的急救技能,对于挽救生命、控制事态发展至关重要。县红十字会紧密结合公安工作实际,重点讲解了创伤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等创伤救护四大技术。培训师通过模拟实战场景,指导干警们如何在不同条件下快速、有效地对伤员进行初步处理,为后续专业医疗救援争取宝贵时间。干警们全神贯注,认真记录要点,并在模拟操作中相互配合,反复练习绷带、三角巾的使用技巧,现场学习氛围严谨而务实。
“以前遇到紧急情况,心里没底,现在经过系统训练,我们的处置能力和信心都大大增强了。”一位参与培训的民警表示,这样的培训非常“解渴”,有效提升了基层干警在执法执勤中的应急救护能力。今年以来红十字会联合县公安局共开展了三期应急救护取证培训,共计374名干警通过培训、考核取得红十字救护员(初级)证书。
? ? ? ? 为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县红十字会在人流量密集的江泰广场举办了面向广大市民的救护知识宣传活动。志愿者通过展板展示、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演示和邀请市民亲身体验等方式,普及基础急救常识,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参与,有效提高了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素养。
为全面提升服务区员工的应急救护能力,保障广大司乘人员的出行安全,9月24日,松阳县红十字会还在松阳服务区为浙南区域管理中心70余名学员开展取证培训。省红十字会一级讲师吴夏香老师结合服务区特点,用生动易懂的语言,围绕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气道异物梗阻(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及常见意外伤害(如中暑、晕厥)的初步处理等内容,以理论讲授、现场演示、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授课,向参训学员普及日常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学员们分组利用模拟人教具和急救包。练习心肺复苏的整个流程、AED的操作步骤以及各种包扎技巧。通过系统学习,参训学员不仅增强了安全服务意识,更切实掌握了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救护能力。大家纷纷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真正做到“让出行更美好”。
松阳县红十字会此次世界急救日宣传活动,从专业队伍强化到市民能力提升,构建起多层次的应急防护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展培训130余场,取证培训人数3300余人,普及人数1.3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