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在浙江兴核智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专注地调试着智控阀门的核心参数,电脑屏幕上实时跳动着轨迹数据;隔壁的成果转化室内,几位阀门专家与企业代表围坐一起,围绕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智能化升级瓶颈展开热烈讨论。
这样充满活力的工作场景,如今已成为青田许多企业构建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真实写照。“正是有了科技创新的加持,超低温阀门构件如今在我们企业实现了国产化突破,并在性能上完成超越。”浙江兴核智控董事长夏礼达自豪地说。
近年来,青田秉持“山区也能搞创新、更需搞创新”理念,以“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以创新为显著标识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之路。仅去年,青田研发经费投入就占GDP的1.9%,提升幅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山区海岛县前列。
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企业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如何让科技型企业从“小树苗”茁壮成长为“参天树”?青田坚持“抓大扶小、梯度培育”原则,聚焦科技型企业成长全周期需求,精准筛选出一批核心技术突出、成长前景广阔的企业,建立动态管理培育库,通过分类管理、精准服务,让企业快速成长。五年来,青田高新技术企业新增73家、增幅197%,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181家、增幅145%。
为破解县域创新资源分散、服务能力不足的难题,青田还坚持“筑巢引凤”与“固巢留凤”并举,构建起“科创走廊+企业研究院+产业研究院”的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一方面,加快推进青田瓯江科创走廊建设,积极融入丽水市“十子连珠”科创平台体系,推动创新资源共享,联动建设浙西南科创中心;另一方面,围绕特种新材料、智控阀门等主导产业,打造“一链一院一团队”模式,成功落地北京科技大学青田新材料研究院、浙江理工大学智控阀门研究院,让科研资源与产业需求实现精准对接。
青田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两大研究院已签订横向项目合同21项,合同金额900余万元。同时,青田鼓励支持企业研发机构扩面提质增效,目前全县拥有企业研究院9家、高新企业研发中心29家,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当前,青田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下一步,当地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提升投入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着力打造全球华侨要素融创开放集聚地、全省山区县数字经济创新提质示范地、浙西南智能制造产业变革引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