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房间都装上烟感报警器,每层楼配备灭火器,住得特别安心。”昨日,松阳县望松街道的租户刘芸对当前的居住环境赞不绝口。这份安心,源于松阳县推行的“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
望松街道外来人口多,“三合一”场所和出租房安全隐患突出,街道虽发现问题,却常因权责有限、整改难度大而犯难。今年6月,该街道首次吹响“安全哨”,包抓县领导立即响应,召集县消防救援大队、应急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召开协调会,共同研判隐患、制定方案。短短数月,43处重点难点场所全部完成整改。
乡村振兴则吹响“资源哨”。安民乡生态优美、气候凉爽,适合发展休闲旅游,乡里引入“不孤岛”户外空间,推出露营咖啡、水上运动等新业态,却苦于品牌推广力量不足。乡宣传委员叶扣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但‘哨声’改变一切。”通过吹哨机制,松阳县文广旅体局迅速“报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开展立体宣传,文艺赋美活动也随之走进乡村,推动“短期打卡”变“深度体验”。
数据显示,“不孤岛”试运营以来已吸引游客1万余人次,为村集体增收超3万元,周边民宿和农家乐接待量增长约40%,周末更常常一房难求。
“吹哨”精准,“应哨”快速,背后是一套完善的流程设计。每月“吹哨日”,乡镇根据实际需求报送事项;部门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领办,明确措施与时限;“报到日”则由包抓县领导带队赴现场办公,集中研究会商,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针对同类问题,松阳还通过总结提炼,推动“一事解决”变“一类治理”,形成长效机制。
从消防安全到文旅推广,从资金协调到项目建设,“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真正实现了“基层点菜、部门下厨”。乡镇更专注群众服务,部门资源打破条块分割,群众诉求也得到了快速响应。截至目前,全县已收到资金协调、项目建设等“吹哨”事项36项,其中9项完成整改、19项按序时推进,机制成效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