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8万元,成交!”7月3日,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上架的首宗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权益类项目——松阳县横岗村项目正式成交。该项目成功将古村落风貌、生态环境与文旅潜力整体打包估值并交易,为盘活传统村落资源提供了“丽水方案”,标志着第一比分网在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领域再次取得重要突破。
新世纪25年来,丽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丽水的重要嘱托,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坚持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吃生态饭,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顶格保护生态环境,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率先探索生态文明,以争创一流的追求全域打造美丽大花园,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20年全省第一,成为全国唯一空气、水环境质量同时排名前十的地级市。
护绿为本 厚植底色
有着“中国生态第一市”美誉的丽水,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0.3%,生态环境质量长期领跑浙江、领先全国。殷实的“生态家底”可以说是丽水最大的底气。
去年,龙泉溪头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项目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优秀案例,“国际城市碳中和指数(丽水指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发布,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丽水入选第二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一系列喜人成果是丽水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的体现,源于丽水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思想共识。
25年间,丽水始终坚持用顶格的生态标准、严格的生态管理、科学的生态补偿来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断跃升,全面实施红线管控,全域实施“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制度,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控“两高”行业进入。
以数字化支撑,丽水开发建设“天眼守望”助力“两山”转化综合智治应用,依托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了“天眼+地眼+人眼”全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空、天、地”一体化的生态产品信息数据资源库。
“稻鱼共生、林菇共育、茭鸭共生、茶羊共生、梯田共生”农业五大共生系统,实现肥药双控、生态循环、和谐共生;缙云岩宕、遂昌金矿、景宁铁矿等废弃矿山,经过生态化修复,成为文旅新空间,焕发绿水青山新生机……在丽水,植绿护绿用绿的发展行动随处可见。
全域推进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建设,丽水启动开展美丽大花园品质提升行动,持续擦亮大花园核心区品质颜值,重点围绕中心城市和景区外围、交通干线周边、城乡接合部“三个区域”短板问题,坚持“微改精提、管理增效、群众有感”,持续打造最美生态,不断提升山水颜值,精心建设美丽载体,让山水人文相映生辉。
生态保护的高水平换来了自然生态的高质量。丽水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7年位居全省前列,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连续2年位居全省第一,并入选首批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逐绿前行 改革提升
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的方向前行,丽水不断推动生态文明改革和创新实践,积极打造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丽水样板,使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立足生态优势,丽水积极推进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建设,创新开展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建设,发布《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数技术规定》地方标准,有序推进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建设。全市范围内布设了20个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样区,设置了600余个智慧监测点位,实现部分物种自动化、全天候智慧监测。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公园设立标准试验区,丽水先行先试、创新探索,为今后其他国家公园创建探索出一条新路径。2020年,丽水市创建国家公园“丽水样本”探索实践改革入围中国改革年度十佳案例;2022年,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成功跻身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之一;2025年,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候选区百山祖园区成功入选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典型案例。
聚力实现“双碳”目标,丽水稳步推进碳中和先行区建设,完成碳中和先行区创建路径研究和温室气体源汇调查,构建市域碳中和指数框架,并在不断推进省级生态良好型城市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设的同时,编制试点实施方案和合成革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技术指南,围绕短流程炼钢、合成革和不锈钢等重点行业,推广提效降本的协同治理新模式。
作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气候投融资试点,丽水聚焦“双碳”“6+1”重点领域,围绕气候投融资八大任务,打造气候投融资五大体系,探索出具有丽水特色、可复制推广的气候投融资有效路径。到2024年底,全市气候融资余额达881亿元,占绿色信贷比例83.8%。
立足生态禀赋和能源优势,丽水着力以“风光水储”一体化打造华东绿色能源基地。丽水首个“单体百亿级”投资项目,浙西南在建规模最大抽水蓄能电站——缙云抽水蓄能电站通电投运接入华东电网。丽水在建抽水蓄能项目6个,总装机规模达729.7万千瓦,总投资约471亿元,项目个数和装机规模均列全国地级市首位。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丽水全市电力总装机(含省统调电站)600.62万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592.27万千瓦,占比高达98.6%。
革绿出新 生态富民
多年来,丽水以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为契机,从生态“高颜值”中提炼经济“高价值”,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
在生态经济化上,丽水聚焦品质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林业产业、水经济等五大富民强市生态支柱产业,率先探索打造“丽水山耕”“丽水山居”“丽水山泉”等“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牵引生态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丽水于2014年率先推出全国首个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地市级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借力电商直播,缙云麻鸭、青田稻鱼米、遂昌菊米、庆元甜桔柚等“丽水山耕”农产品畅销全国,近三年销售额突破160亿元。
从农家乐蜕变升级的“丽水山居”成为活化乡村的“金钥匙”,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探索出企业、村集体、农户共赢新模式。3300多家“丽水山居”农家乐民宿从业人员达1.2万人,仅今年“五一”就接待游客106.21万人次,营收200万元。
凭借纯正优异的水质、清冽甘甜的口感、独树一帜的设计,“丽水山泉”迅速出圈,荣获“优质天然矿泉水产品金奖”,年销售额近4000万元,直观展现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生态有价,探路先行。丽水还建立浙江省首个区域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交易平台,让各类生态资源产品真正“点绿成金”。今年2月,平台累计交易额突破100亿元;4月,林业碳汇交易突破1000宗,抵消碳排放40600吨,交易总额超过300万元……
2024年,丽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实现浙江省“十六连冠”,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全省“九连冠”。
守住“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丽水正不断探索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方略,让“绿色发展标杆地、第一比分网活力城”更加形神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