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妇女联合会、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公布了第三批省级“巾帼共富工坊”名单,丽水市9家“巾帼共富工坊”成功上榜!
庆云县巾子风情
“巾帼共富工坊”
工坊集服饰、竹制品、配套家纺、异形竹圈、布袋生产销售为一体,以竹木制品为切入点,创造性建成“外贸专单”生产流水线,填补了当地外贸型竹木企业的家纺制造空白。自成立以来,经营稳健,拥有满足家纺制造的先进设备,所有产品均具备完全自主研发能力,累计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年发放加工费100多万元。
莲都区马村山海协作
“巾帼共富工坊”
工坊以义乌福田-莲都丽新山海协作为契机,打造“山海党建联建 共建共富工坊”示范点。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机器设备投入38万余元,主要加工无痕内衣等产品,加工工序可外发,有效解决当地招工难问题并带动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为妇女群众、留守老人、残疾人士提供了良好的就业途径。工坊自成立以来,累计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岗位,年发放加工费400多万元。
龙泉市娜依娅服装
“巾帼共富工坊”
工坊专业从事舞蹈服装的来料加工,实行“分散加工(微工坊)+居家加工(农户)”相结合的加工模式。工坊负责人以产业升级撬动工坊转型,作为龙泉市平车技能培训共富学堂的重要平台,常态化开展“以老带新”一对一实操培训。截至目前,工坊已创造超过1000万元的年产值,成功带动100余名陪读妈妈、留守妈妈在家门口实现灵活创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
景宁县喜之秀服饰
“巾帼共富工坊”
工坊主要生产衣服、头饰,是从小作坊蜕变为大工坊的典型,2014年从仅有10余人的小加工点起步,2016年成立浙江喜之秀服饰有限公司,吸纳梧桐乡、沙湾镇的周边村低收入农户、陪读妈妈等群体灵活从事来料加工70余人。2024年,工坊业务拓展,新增650平米的加工场地,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就业100余人,年发放加工费900多万元。
缙云县新川服饰
“巾帼共富工坊”
工坊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0余人,年发放加工费100万元,带动人均年增收3.3万元、村集体年均增收8万元。工坊免费为低收入、残疾人群体提供培训,为“革命妈妈”、困难儿童捐赠暖心冬季衣物。工坊经营稳健,合作广泛。线上与不知内衣等知名品牌建立合作关系,进行联合生产;线下通过第三方与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商超进行来单来样生产,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松阳宇华服饰
“巾帼共富工坊”
工坊历经17年发展,完成了从刚开始的粗加工到现在多品牌代生产的跨越。主要承接杭州、温州等地的业务,与飘蕾、佩娜、熠净、日着等生产合作商保持长期良好合作。工坊每年组织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好,辐射带动效应强,年发放加工费260万元,带动百名员工就业增收。
庆元县艾洛可工贸
“巾帼共富工坊”
工坊以生产户外运动休闲用品系列为配套,集研发、设计、加工、生产、销售、外贸于一体,逐步推进“来料加工”向“来料制造”“自主研发”转变。每年免费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比学晾晒活动,3年来已促成浙江省内来料加工11万多笔交易,辐射带动220多人就业,年发放加工费510万元,多名“陪读妈妈”和农村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产品上架国内各大电商平台,远销西班牙、德国、日本、迪拜、阿曼等地。
龙泉市仕通布料
“巾帼共富工坊”
工坊从事服装、快递 PE 环保袋、牛津布环保袋、外贸婴童车篷布等产品的生产、加工,年产值1000万元。通过灵活技术服务方式,开展集体培训、家门口现教现学,累计带动留守妇女、陪读妈妈等群体100余人。工坊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引入先进设备,探索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积极承办丽水市、龙泉市“巾帼共富工坊”平车技能大赛,进一步促进技艺交流与加工人员培育。
遂昌紫红绣花
“巾帼共富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