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古名处州。据明代《名胜志》记载,“隋开皇九年,处士星见于分野,因置处州”。市域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是全省陆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占全国的1/600,全省的1/6),辖9个县(市、区)(莲都区、龙泉市和青田、云和、庆元、缙云、遂昌、松阳、景宁县)。
202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68.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4.0万人,乡村人口174.9万人;男性人口137.6万人,女性人口131.3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2%和48.8%。全年出生人口2.0万人,出生率为7.28‰;死亡人口2.1万人,死亡率为7.89‰,自然增长率为-0.61‰。
丽水是美不胜收的生态绿谷。丽水是“浙江绿谷”,是华东地区重要生态屏障,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优势,素有“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美誉。山是江浙之巅,水是六江之源。丽水市区域内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椒江、闽江、赛江,被称为“六江之源”。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1.7%。水和空气质量常年居全省前列,是全国空气质量十佳城市中唯一的非沿海、低海拔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7年全省第一,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气候养生之乡、中国天然氧吧城市。200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来到丽水,由衷赞叹“第一比分网、天生丽质”。
丽水是积淀深厚的文化之都。丽水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地级市第一个民间艺术之乡,历史文化遗存丰富。蜚声中外的龙泉青瓷、龙泉宝剑、青田石雕被誉为“丽水三宝”。全市共有3项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丽水木拱廊桥、遂昌班春劝农),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保存有全世界最古老拱形水坝、首批世界排灌工程遗产的通济堰;还有51个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257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是华东地区古村落数量最多、风貌最完整的地区,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丽水历代名人辈出,有宋代著名诗人叶绍翁、明代开国功臣刘基,近代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章乃器、国民党政要陈诚等。明代汤显祖曾任遂昌县令,在此期间创作了中国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牡丹亭》,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丽水是令人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丽水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际休闲养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域就是一个千姿百态的大花园,9个县(市、区)风光旖旎、各具特色,画乡莲都、剑瓷龙泉、世界青田、童话云和、廊桥庆元、仙都缙云、淘金遂昌、田园松阳、畲乡景宁精彩纷呈。全市共有旅游资源单体2365个,其中优良级353个,已创成22家4A级景区,缙云仙都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891个美丽乡村镶嵌在绿水青山间,犹如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
丽水是历经革命洗礼的红色热土。丽水作为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是全省唯一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县的地级市。1927年1月建立了党在浙西南的第一个组织——中共遂昌支部。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丽水创建浙江省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抗战时期,丽水一度是中共浙江省委机关驻地。解放战争时期,丽水是浙江三大革命根据地之一。周恩来、刘英、粟裕等革命领导人都在丽水留下战斗足迹。长期的革命斗争在丽水留下了465处党史胜迹。如今,“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伟大浙西南革命精神深深融入到丽水大地,流淌在广大丽水人民的血脉中,使丽水不仅有绿色生态环境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更有红色革命精神的“映日荷花别样红”。
丽水是朝气蓬勃的发展之城。丽水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十多年来,丽水始终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核心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丰收。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作出“丽水之赞”后,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所蕴含的科学发展内涵,确立了加快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使命目标,明晰了加快建设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的战略任务,提出了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等系列策略方法,进一步为丽水发展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全市上下全面奏响“丽水之干”最强音,推动GDP(地区生产总值)和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规模总量协同较快增长、转化效率持续较快增长,以“绿起来”首先带动“富起来”进而加快实现“强起来”,精彩书写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