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资讯 >> 区县动态
擦亮“村晚”品牌,秀出乡村振兴新图景——“出圈”更“出彩”的丽水乡村文化IP
时间:2024-11-25 09:2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丽水日报

放下锄头去排练,放下筷子当演员……近年春节,风靡全国的“村晚”文化IP正是发源于丽水。

1981年,庆元县月山村村民用一副锣鼓、两把二胡、三支笛子拉开了“月山春晚”的帷幕,从此诞生了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春晚”。一件热闹的“村里事”,一传十、十传百,走上各地舞台,经历了43年的创新与发展,“月山春晚”成为“中国式乡村过年文化样板”,荣获全国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

孕育于乡野、植根于乡村,丽水“村晚”长盛不衰。

2013年,丽水大力推动“村晚”发展,解码月山“村晚”的文化“基因”。2016年,经原文化部推动,丽水和河南新郑、福建武平、浙江温州等5地发起成立全国乡村春晚百县联盟,开展跨区域交流互动。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开展“四季村晚”活动,鼓励和引导各地“村晚”常态化,丽水和广西柳州成为2023年全国“四季村晚”冬季“村晚”主会场。

在走向全国的同时,丽水不断拓展和丰富“村晚”品牌的内涵和外延,推动“乡村春晚”向“乡村村晚”升级转型,助推文旅深度融合和乡村全面振兴。

如今,“乡村春晚”先后被写进《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2022年中央1号文件。截至目前,丽水已实现65%的乡村自办“乡村春晚”,数量从2013年的113台增长至现在的1190台,形成1.1万名农民自创节目、100多台特色春晚格局,每年“村晚红利”达15亿元。

丽水“村晚”作为乡村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传承乡村文化、促进乡村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文化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按下了“加速键”。

锣鼓一响,好戏开场。从莲都鼓词“村晚”到龙泉剑瓷“村晚”,从景宁畲寨“村晚”到青田国际“村晚”,从松阳茶园“村晚”再到缙云戏曲“村晚”,各地村民放下锄头,纷纷登上舞台,欢天喜地迎新年。目前,丽水已经打造出一县一特色的“村晚”品牌。

丽水“村晚”的热闹劲,还带着民族自信,活跃到了国外,走上国际融合发展的道路。

2018年初,“侨乡中国年”正式落户丽水市青田县,“乡村春晚+侨乡文化”模式,在青田县山口村、龙现村走向国际舞台。来自25个国家的500余位国际友人入村结对,与当地村民共度农历新年,亲历中国春节的美好时光。

一场“村晚”,盘活“一池春水”,激起更多涟漪。

“村晚”不仅成为丽水乡村每年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效益。每年大量的民俗节目和100多台特色春晚引爆了乡村旅游,春节假期成了丽水“村晚红利”黄金周。

农户在甜橘柚果园里办起“仓库春晚”,长在树上还没来得及采摘的水果,就被看春晚的客户订购一空;月山村每年都会在演出当天举办农产品展销会,方便游客购买当地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

借助“乡村春晚”的火爆势头,丽水“山”字系品牌展翅腾飞。“丽水山居”春节期间订房火爆,一房难求;“丽水山耕”开启春节年货村级展销,把农产品卖到“乡村春晚”现场;“丽水山景”成为游客们在朋友圈转发最多的“春节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