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级部门专栏 >> 市关工委 >> 品牌工作
【“五老”风采】景宁县吴锡金科技赋能茶产业工作室:使命追随畲乡茶产业
时间:2024-11-14 11:3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浙江省关工委微信公众号

吴锡金,高级农艺师。1964年考入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现浙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供销系统和科技系统从事茶叶方面工作,2005年退休。2002年退二线之际,加入景宁县关工委“五老”队伍,20多年来,弘扬“忠诚、关爱、创新、奉献”的“五老”精神,发挥特长,带领业界专家成立吴锡金科技赋能茶产业工作室,致力于景宁茶业振兴,助力茶农增产增收。

历经千辛,助力惠明茶飘香万国。景宁惠明茶曾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但由于是在国外获奖,又是民国政府选送的原因,当时政府不允许称“金奖惠明茶”,无奈改称“惠明甜青”,省内外茶业界专家对此不认同。吴锡金得知这一情况后,与校友罗建标开始试制、选送茶样,对“有名无实”的惠明茶进行研制恢复。经过吴锡金的辗转奔波和倾力倡导,积极参与1977年省供销社、省茶叶公司开展的“伯乐寻名茶”活动,经多年审评、鉴定,终于在1979年被正式定名“金奖惠明茶”,为景宁的惠明茶争取到了这一宝贵的“金名片”。

70年代,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红山公社上旺大队成为茶叶生产发展的样板,景宁纷纷效仿,大批集体茶园建成,同时茶叶市场放开,优质茶价格从每市斤1-2元直攀至每市斤几十元甚至上百元。此时,茶农对科学种茶、机械制茶的新方法、新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吴锡金与罗建标当即决定成立科研小组,取得了林业、供销、科技、气象部门的项目工作和资金支持,吴锡金带领研究的项目《惠明茶的品质与和微域气候关系研究》经浙江农业大学科研处评审验收,先后收获县科技成果一等奖、省科技进步四等奖,为景宁茶产业以质取胜,打造百年品牌金奖惠明作出了新的贡献。

科创研发,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吴锡金退休后从未闲着,一直在默默从事茶业研究和指导工作,他带领工作室,仅在奇尔公司就蹲点指导10年整。团队成员通过不断科研,进行了八株“罩袋增湿”法试验,成活率达100%,而且不用每天浇水两次,大大节约了劳力和水资源,国内茶界专家评审描述其为“用简单的方法解决了茶树嫁接成活的复杂难题,是最实用的科学技术”。在此期间,吴锡金与团队撰写的《景宁白茶春茶品质和抗氧化酶活性分析》一文在《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中国茶叶》发表。

景宁慧明红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工作室的指导下,将绿茶通过扦插,“整容”成黄茶,让倒贴的茶园增收百万元,整出了一条“黄富美”绿色生态发展道路,让原来废弃的老茶园变成了增收的“金叶子”。工作室还为慧明红茶叶公司技术指导4年,并与该公司经理何振郁一同为浙大茶学系需要的名茶茶园经济投入项目提供数据汇总、教材编写等服务。当前,慧明红茶叶有限公司已经开发生产白茶、黄茶、红茶等多种类茶,开发茶业工艺品茶饼40余种,荣获第二届中国茶业博览会红茶金奖(景宁县首次获得此殊荣)等多项荣誉,成为了景宁生态有机茶的标榜。

初心不改,积极传播茶文化。吴锡金带领工作室成员积极向外宣传景宁茶产业、茶文化、茶技艺。多年来,工作室在不同的茶叶基地为全国各地的大学茶学系实习生现场指导茶叶嫁接及管理技术。2016年,向浙江财经学院、南开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杭州师范学校等实习生介绍茶业产业发展的政治意义、财经意义和现代生活意义。2018年6月,吴锡金参与中央电视台《绿色时空》栏目《防治茶树害虫的三种植物土农药介绍》拍摄;2020年,被邀座谈浙江大学(紫金港)社会学16-1班陈淑宁寒假调研茶业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2021年3至4月,应景宁金奖惠明茶产业协会之邀,协助金奖惠明茶精品检验把关的传教工作。

工作室还不定期开展农村青年农业人才培训活动,助力培养有理想、懂技术的乡村青年人才。工作室就建在茶场、茶厂和农户家里,白天指导采摘,夜间指导加工制作。成员们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通过讲课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增强培训的实际效果,将种植技术、防治病虫害技术等传授给茶农,助力乡村振兴。如今景宁全县掌握茶树嫁接技术青年农民达千余人。从惠明寺到叶山头,从马岭头到天堂湖,连片嫁接换种的茶园已达千余亩,这成为了景宁人的骄傲,更成为了全国的榜样茶园。这些成就离不开吴锡金团队成员的默契合作和共同努力。

吴锡金的敬业精神感召一代代景宁茶人,坚守品质,注重品牌经营;他带领的团队乐于奉献、务实能干,为了赋能畲乡茶产业不懈努力,不断突破,取得了一个个不俗的成绩。吴锡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阐释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他常说,做自己喜欢的事业,在发展中攻破一个个技术难关,推动茶产业更好发展,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身上务实肯干、坚持不懈、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是“五老”的典范,更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