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比分网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第一比分网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十三五” >> 专项规划
索引号 11332500002645240D/2017-32692 文号 丽审〔2016〕77号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发布机构 市审计局
成文日期 2017-02-2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丽水市审计工作发展“十三五”规划
时间:2021-09-07 15:06 来源:市审计局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推进丽水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第一比分网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审计工作发展“十三五”规划》,结合丽水审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着力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总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完善审计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管理、加强基础建设,在精准发力、精细管理、精湛技能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和保障作用,为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建设美丽幸福新丽水作出新贡献 

  (二)主要目标。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部署要求,以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大创新力度,提升审计质量、审计价值和审计能力,努力推进审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职业化发展。 

  ——推进审计全覆盖。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探索建立审计全覆盖工作机制。加大公共政策审计力度,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分类轮审和内部审计“三年轮审”,协调推进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审计全覆盖,使审计监督对象更加齐全,审计监督内容更加全面。 

  ——加强审计管理创新。强化项目计划管理和审计组织管理,加大资源整合,构建全市审计“一体化”工作机制,增强审计监督的整体合力。探索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强化审计成果运用管理,不断提高审计查处问题的整改率、审计移送事项的成案率、审计成果运用的转化率。 

  ——加强审计基础建设。加强审计制度建设,提高审计规范化水平;加强审计队伍建设,适应审计职业化建设;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升审计能力和审计效率;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提高依法审计、廉洁审计、文明审计水平;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三)工作原则。着眼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和保障作用。 

  ——坚持依法审计,客观求实,质量至上。树立法治理念,强化法治思维,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审计方式遵法、审计标准依法、审计保障用法。秉持质量至上的工作理念,坚持将获得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有分量的批示、获得署优省优项目、发现和移送大要案线索作为检验审计质量的三项标准。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职业谨慎注重保护改革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做到反映情况“准”、查处问题“深”、原因分析“透”、措施建议“实”,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慎处理审计中发现的敏感问题,严格控制审计风险。 

  ——坚持问题导向,促进发展,推动改革。树立发现问题是水平、推动解决问题是本领的审计理念。始终坚持一手抓重大违法违纪、重大损失浪费、重大履职尽责不到位等问题的查处,一手抓促进发展、深化改革、推进法治、提高绩效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努力推动政策或法规的“废改立”、体制或机制创新优化、“老大难”问题的解决或历史积案的妥善处理,服务改革发展 

  ——坚持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国家、省、市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现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审计全覆盖。坚持一查到底,审深审透,着力发现和揭示突出问题和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大力推动整改问责。 

  ——坚持精准发力、精细管理、精湛技能。主动适应新常态,在抓质量、提价值、促整改、管队伍上推进精细化管理,逐步实现综合部门业务化、业务部门专业化、审计一线年轻化,持续精准发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纪律严的“审计铁军”。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对公共政策落实的审计。结合上级审计机关部署,以促进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不断完善、发挥实效为目标,持续开展对国家、省、市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发挥审计的保障作用。重点检查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以及实际效果,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促进政令畅通;揭露和查处对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重大履职不到位问题,以及重大失职渎职、重大损失浪费、重大风险隐患、重大违法违纪等问题,推动整改问责;关注配套政策的修订完善情况,总结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关注各领域改革措施不配套、不衔接甚至相互矛盾、抵消等问题,提出政策制度的“废改立”建设性意见,推动各项改革协调推进、形成合力。 

  ——加强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的跟踪审计。重点关注“四张清单一张网”、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改革、政府购买服务、公车改革等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加强以要素配置市场化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举措审计。 

  ——加强对产业发展等重大政策措施的跟踪审计。重点关注浙商回归、“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小微企业成长、特色小镇建设等战略部署的推进落实情况。围绕国家大数据战略和“互联网+”行动,加大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审计力度,促进国家大数据战略的顺利实施。加强对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平台的审计,推进开发区产业聚集、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二)加强对公共资金的审计。以保障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促进建立健全现代财税制度、增强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为目标,依法对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政府部门管理或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资金,以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重点检查公共资金筹集、管理、分配、使用过程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情况,公共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情况,公共资金投入、沉淀与项目进展、事业发展等情况,公共资金管理、使用部门和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 

  ——加强财政预算执行、税收征管及县级财政决算的审计。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全面开展“四本预算”审计,监督检查财政预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加强全口径预算的编制及管理和财政专项资金分配源头监督,重点关注财税体制运行、财税政策执行、政府预算体系建设、重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预算绩效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等情况,推动健全全口径预决算管理体系。加强对税务部门重点税种的征收和税制改革推进情况、税务部门依法组织收入情况、非税收入征收情况的审计。 

  ——加强部门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以提高公共资金使用绩效为重点,监督检查部门预决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加强公务支出公款消费审计,持续关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28条办法”和第一比分网有关文件精神的执行情况,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结合部门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形式,扩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覆盖面。 

  ——加强对民生、环保、教育等重点资金的审计。加强公益类、准公益类和竞争类涉农专项资金审计和突发公共事项审计,促进涉农资金、募捐资金统筹使用。加强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为重点,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情况审计,围绕新型城镇化目标,深化住房保障资金审计,有序开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资金的审计。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扶贫、移民等领域重点资金和项目的审计,揭示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推动改革不断深化。 

  (三)加强对国有(集体)资产的审计。以维护国有(集体)资产安全、促进提高国有(集体)资产运营绩效为目标,依法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和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以下简称国有企业)等管理、使用进行审计。主要检查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和运营过程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情况,国有资产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国有资产重大投资决策及投资绩效情况,资产质量和经营风险管理情况,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职责履行情况。 

  ——加强国有资本审计。关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设立及运转情况,加大对权力集中的重点岗位和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审计力度,促进形成国有资本流动重组有效平台、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规范国有资本运作、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的国有资产审计。通过开展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结合财政同级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和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方式,加强机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情况的审计。 

  ——加强地方金融企业审计。根据省厅授权,加强对地方国有金融企业真实、合法、效益审计,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揭示法人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制度缺陷,促进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增强核心竞争力。开展对小额贷款行业、融资担保行业、典当行业等从事地方金融业务的准金融机构的审计调查,揭示金融服务、金融创新中重大潜在风险,促进完善地方金融风险防控机制。 

  (四)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审计。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对土地、矿藏、森林、水域等国有自然资源,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等国有无形资源,法律法规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其他资源,以及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等情况进行审计。主要检查国有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情况,贯彻执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情况,国有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资源环境保护项目的建设情况和运营效果、国有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 

  ——加强土地资源审计。重点监督检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执行情况,耕地保护情况,土地征收、转用情况,土地供应、使用情况,违法用地处置情况;土地出让收入征收管理情况,土地出让支出情况。揭露和查处违规审批、低价出(转)让土地使用权的问题。 

  ——加强矿产资源审计。重点监督检查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情况;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矿产生态环境治理情况;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情况;矿业权审批、交易情况;矿产资源相关资金收支管理情况。揭露和查处违规审批、低价出(转)让矿业权,滥挖滥采无序开发的问题。 

  ——探索水资源审计。重点监督检查江河库区等环境保护规划及执行情况,水质现状及变化情况,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完成情况,饮用水源地污染源治理情况,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管理情况,农业面源污染、养殖污染治理情况,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情况;排污费、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征集、管理和使用情况。揭露和查处污染防治规划、“五水共治”等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违规处置、排放污染物,污染处理设施运营不正常,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 

  ——探索森林资源审计。重点监督检查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情况,林地使用面积和总体管理情况,生态公益林管理及绩效情况;森林生态补偿资金筹集、管理情况;森林生态补助资金使用情况。揭露和查处滥伐森林、森林火灾、病虫害防治等造成自然资源毁损、重大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 

  ——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围绕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在全市开展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自然资源资产负有管理保护责任的市本级部门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中,将此事项纳入审计范围。 

  (五)加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以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为目标,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主要检查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情况,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制订、执行情况及效果,重大决策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效果,领导干部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情况等,特别要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行使情况的监督力度 

  ——加强对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修订《规范市本级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实施意见》,突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履职尽职的审计监督。继续实施分类轮审制度,加大对权力相对集中、掌握稀缺资源、自由裁量权大的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审计力度。完善以领导干部权力运行为主线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模式,加大财政资金分配和存放、重大投资决策和项目审批、重大物资采购和招标投标、国有资产和股权转让、土地和矿产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权力监督力度 

  ——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完善与纪检监察、组织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谈话机制运行,稳步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推动整改和问责;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审计结果公告等制度,提高审计水平;同时推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纳入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内容,作为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年度考核、任职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加强对公共投资的审计。以服务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绩效、保障项目有效落地为目标,加强对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其他政府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建设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项目的预算执行和竣工决算审计,推进投资审计转型。重点关注立项决策、项目审批、征地拆迁、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资金管理使用和工程质量管理等重点环节,揭示和查处公共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大违法违纪、重大损失浪费、重大失职渎职、重大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促进提高投资绩效,强化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 

  ——加强公共事业建设和民生保障等项目的预算执行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加强对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建设项目、棚户区和城乡危旧房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保障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扩大有效投资和投融资改革等建设项目的审计,并按照投资主体和建设管理责任,统筹规划审计组织方式和审计计划,切实推进重大建设项目落地并规范有序实施,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纪行为。继续开展对援疆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 

  ——加强投资审计管理。政府投资项目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项目以及相关专项审计调查项目所占比重要有明显提高。加强对县级投资审计工作的指导,强化投资审计监督职能,不越位承担投资项目管理职能,逐步改变基层审计机关投资审计过多关注单项工程价款结算审计的现状。采取切实措施,退出与履行投资审计职能不一致的议事协调机构和工作。厘清与建设单位、中介咨询服务机构的职能分工,确保投资审计独立性,审计机关和投资审计人员不得参与工程项目决策与管理活动,规范投资审计操作流程,加强对政府投资审计权力制约,切实防范审计风险 

  (七)加强内部审计指导工作 

  推进内部审计新一轮“三年轮审”,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突出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建设性、预防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推进内部审计转型发展。加强内部审计指导,促进内部审计理念、模式和内容转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审计种类由原来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转向财务收支审计与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并重;二是审计手段从手工审计,转为以计算机审计为主;三是审计目标由真实合法性审计过渡到绩效审计;四是审计方式上,对于原来委托中介审计的单位,逐步转向自主审计和交叉审计。从而不断促进内部控制的健全,防范并化解内部风险,更好地服务部门管理层的需要,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 

  ——推进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推进部门、单位对其所管理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面达到50%把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作为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的一项评价内容。 

  ——推进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注重培训计划的科学性和管理的规范性, 创新培训形式,推进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解决内部审计发展过程中人才制约。以价值与需求为导向,加强内部审计项目评优管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推进内部审计在审计整改中作用。内部审计是推动审计整改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建立定期通报机制、问题导向机制、定期报告机制、结果运用机制,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审计在审计整改中的作用。 

  三、基础保障 

  (一)加强管理创新 

  加强和改进审计管理,推进建立审计全覆盖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审计质量、价值与能力。 

  1.创新项目计划管理,探索建立审计全覆盖工作机制。以政策审计统领审计项目计划编制,按照党政同责、同责同审,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基本要求,创新项目的计划管理机制,着力构建有特色的审计全覆盖工作机制。 

  ——摸清底数,建立审计对象信息库和重要审计事项信息库。摸清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对象底数,建立审计对象数据库,把全部审计对象纳入监督视野,确保审计监督不留“盲区”和“死角”;建立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决策和项目审批、重点专项资金、重要控制与风险领域等重点审计事项信息库,定期评估,突出重点。 

  ——科学规划,实行审计项目计划中长期管理加强项目规划和计划的统筹管理,按照“全面覆盖、动态调整、突出重点、消除盲点”的原则,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和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合理确定不同审计对象的审计频次和组织管理模式,编制中长期审计项目规划、年度项目计划,并做好执行与协调工作。 

  ——统筹安排,谋划好重大项目的审计方式。科学把握第一比分网第一比分网工作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和推进方式,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突发事件开展跟踪审计;对涉及全局或行业性的重点资金和重大项目开展全面审计,形成完整的监督链条,发挥审计整体性与宏观性作用;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审计,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确保审深审透,实现以点促面。 

  2.创新审计组织管理,探索建立审计“一体化”工作机制。以“一体化”思维统筹审计项目,强化项目意识,弱化处室和层级意识,努力实现多专业有机融合、多层级优势互补、多部门高效协同,切实增强审计监督的整体合力和独立性。 

  ——统筹协调专业审计。围绕审计总体目标,以“两个报告”统筹财政、经济责任、资源环境、民生等各专业审计的内容和范围,形成审计合力,避免重复审计,增强审计监督整体效能,发挥审计监督的整体性和宏观性作用,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大局。 

  ——统筹整合审计方式。以政策跟踪审计为统领,统筹政策跟踪审计、绩效审计、专项审计调查、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不同审计方式。 

  ——统筹优化审计资源。整合现场与非现场、内部与外部、上级与下级、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审计资源,强化优势互补。加强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核查,有效利用社会审计力量。 

  ——统筹共享审计信息。建立干部交流群等资源共享平台,强化优秀项目经验、专业审计问题库和法规库、审计专报信息等经验信息总结,加强系统内部沟通交流,实现审计成果和信息及时共享,提高审计监督成效。 

  3.创新审计成果管理,建立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加强审计质量与价值管理,加大审计成果开发力度,不断提高审计查处问题的整改率、审计移送事项的成案率、审计成果运用的转化率。 

  ——坚持标准引领,提高审计质量与价值。持续开展“审计质量提升年”活动,坚持按省厅审计质量“老三项”标准和审计价值“新三项”标准加强审计业务建设和队伍管理,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工作价值。 

  ——完善审计报告制度与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加大公开促改力度。完善审计报告制度,审计结果和重大事项要及时向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党委、政府及人大报告。健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和审计结果公开制度,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工作秘密的事项、公开后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事项、正在调查处理过程中的事项、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不予公开的事项外,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 

  ——完善审计整改挂销号与问责机制,提高审计查处问题整改率。通过开展“审计整改落实年”活动,进行集中攻坚。坚持整改问题清单和销号制度,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区分问题类型,分类开列整改问题清单,开展整改跟踪检查,整改一项销号一项,推动问题的整改落实,对涉及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报告党委政府,提请纳入“两办”督查事项,形成整改合力。建立问责机制,落实整改责任,明确被审计单位一把手为落实审计整改“第一责任人”,切实解决拖延整改、虚假整改、明改暗不改问题。 

  ——建立完善与有关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工作联动机制,切实提高审计移送事项成案率、审计成果运用转化率。建立健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公安、检察以及其他有关主管与监督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审计线索移送、核查反馈、整改督查、结果运用和重大事项会商机制,使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法律监督有机结合,提高案件线索查处能力,推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和问责,推动把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把审计监督挺在法纪监督的前面。 

  (二)加强基础建设 

  大力推进审计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努力推进审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1.加强审计制度建设。强化法治思维,不断完善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审查和监督,促进依法审计、依法行政。 

  ——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以审计现场管理为重点,探索建立审计质量岗位责任追究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强化落实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增加通过审计业务会议审定的审计项目数量。改进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发挥好优秀审计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审计质量指导,实行审计质量管理分级负责制和审计业务分级质量控制制度。统一审计定性处理标准,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 

  ——完善审计外部监督制度。建立和完善向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报告制度,主动接受党委、人大、政府领导和监督。提高审计工作公开透明度,完善行风监督员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健全审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审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健全审计业务管理、廉政建设、岗位考核、责任追究等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和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计划性和协调性。按照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原则,选择具备相应资质和业务能力的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审计项目。 

  2.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以提升审计能力和审计效率为目标,推进“金审三期”建设,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逐步构建形成以公共财政运行安全和绩效评价为重点的电子审计体系。 

  ——加强综合平台与应用系统建设。强化审计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好“预算执行数据审计分析平台”“社保数据审计分析平台”“住房公积金数据审计分析平台”,做好土地出让金、国土地理信息等重点行业数据分析系统,积极开展跨部门和跨数据平台之间的数据分析比对。提升全市审计机关运用联网审计系统和数字化审计平台开展审计的能力。 

  ——完善信息安全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依托电子政务网,为审计人员广泛获取各类信息提供重要渠道。改进和完善“金审工程”本地化服务保障,全面提升审计信息系统服务响应能力和支撑能力。 

  3.加强审计技术方法建设。以大数据审计为突破口,推进审计业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按照“以用促建、以用促培、以用促学”的要求,大力推进大数据审计。 

  ——建立数据采集、整理和汇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数据采集、管理和使用制度,探索采集数据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健全电子数据定期报送制度,加大数据集中的力度,确保各部门和单位根据审计工作需要,依法及时向审计机关提供与本单位本系统履行职责相关的电子数据信息和必要的技术文档 

  ——探索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大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逐步探索形成一套整合、协同、高效的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同时,通过实施“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强化非现场审计,构建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协同机制。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以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纪律严的审计铁军为目标,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1.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审计干部业务能力是审计工作基础和保障,决定了审计机关的工作水平。进一步重视队伍建设,注重培养练好技能,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创新发展需要。 

  ——贯彻落实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工作。顺应改革要求,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加强对审计干部的管理。完善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制度,适应全省“统一管理、分级保障、分级核算” 的审计机关经费预算和资产管理方式。 

  ——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建立具有审计职业特点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健全审计干部培养和管理机制,建设专业结构合理的审计队伍,培养各项专业的审计人才,培育具备多种专业能力的复合性审计专业人才,不断改善和优化审计干部队伍结构。建立审计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和职务晋升机制,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坚持权责一致,健全审计职业岗位责任追究机制和职业保障机制。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按照推进审计能力提升,推动大数据审计方式创新,进一步引导树立科学审计理念的要求,完善考核及评优办法,树立正确的业绩导向,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建立倾向于一线审计人员职务晋升的管理制度,鼓励专业人员在审计一线工作 

  ——拓展业务能力提升渠道。开展以“三创三评”、项目评优、单项评比等为载体的审计业务“大比武”,通过业务实绩评比助推业务能力提升;鼓励审计干部参加和取得与审计相关的高级职业资格、审计署和省厅计算机审计中级水平考试;采取集中冬训、专业培训、业务交流、领导点评和以会代训等方式,加强审计干部业务学习。 

  2.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坚守“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实、高、新、严、细”工作作风,做到依法审计、廉洁审计、文明审计。 

  ——坚持文明审计,塑造审计风貌。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方式、标准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坚持文明审计、客观求实,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和有关方面意见。不参与可能影响依法独立进行审计监督的议事协调机构或工作。 

  ——坚持职业操守,弘扬奉献精神。坚持以审计精神立身,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理念,把肯吃苦、能干事的优秀审计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充分激发审计人员干实务激情,倒逼能力提升,实现从“要我审计”的压力式任务分配模式向“我要审计”的主动式做审计局面转变。 

  ——坚持舆论引导,加强审计宣传。加强和改进审计宣传工作,进一步办好网站、官方微博等,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发挥好宣传主阵地作用。突出宣传重点,创新宣传方式,把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利用新媒体、开辟新阵地宣传好审计工作。 

  3.加强机关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在全市审计机关党员干部统思想、聚力量、提精神、正作风上下功夫,为确保审计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促进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加强审计机关党建工作。坚持机关党的建设与审计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员教育、监督和管理,增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审计一线党建工作,探索审计组临时党小组管理模式,加强基层党组织在审计现场的监督保障和服务作用。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政治素质。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原则、无私无畏、敢于碰硬,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从严管理审计队伍,严格执行廉政纪律和审计工作纪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审计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建立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台账制度,层层分工负责,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抓好落实。加强审计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等规定。加大审计项目廉政回访等监督检查力度,对重大审计项目实行廉政跟踪检查。 

    


附件:丽水市审计局第一比分网印发丽水市审计工作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doc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