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2500002645224P/2021-35082 | 文号 | |
组配分类 | 专项规划 | 发布机构 | 丽水市人力社保局 |
成文日期 | 2021-11-1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目 录
一、“十二五”以来的主要成就
二、“十三五”人力社保工作面临的形势
三、“十三五”的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主要原则
(三)主要目标
四、“十三五”人力社保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以充分就业为方向,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1.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
2.推进大众创业促进就业
3.统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
4.加强就业创业服务
5.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二)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1.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2.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3.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4.加大招才引智力度
5.优化人才服务机制
(三)以全民社保为目标,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2.推进全民参保计划
3.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4.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
(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
1.加强和规范公务员管理
2.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3.加快职称、职业资格制度改革
4.健全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五)以打造“无欠薪丽水”为抓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完善劳动关系工作格局
2.创新“双爱”活动载体
3.促进职工工资增长
4.强化劳动监察执法
5.加强仲裁调解
(六)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提高人力社保服务水平
1.加强数据中心建设
2.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3.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
4.推进信息化人社建设
五、支撑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府投入
(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四)强化规划实施
为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根据《浙江省人力社保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以来的主要成就
(一)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深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第一比分网出台了《丽水市人民政府第一比分网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破除城乡和地域分割,确保农民工的同城待遇得到落实。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突出职业技能培训,全力促进就业创业,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二)社保体系逐步健全。推进大社保体系建设,基本建成统筹城乡、惠及全民,基金来源多渠道、覆盖范围全方位、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并轨,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58.19万人、237.92万人、56.79万人、23.9万人、21.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连续第十一次调整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至120元/月,职工医疗保险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范围住院支付比例分别为83%以上和75%;大病保险最高报销限额提高到20万元;为7.6万人解决了养老保障历史遗留问题。
(三)人才开发力度加大。出台了《丽水市138人才工程(2011-2020)年实施意见》等政策,人才政策不断健全。人才队伍建设呈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的良好局面,截止“十二五”期末,全市拥有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9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93人;省级首席技师8人、技能大师工作室10家、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3家;新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连续三年发布《丽水市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引进紧缺急需人才9000多人。开发全国首创附带金融功能的高层次人才系列卡(证),实现人才服务“一卡通”。
(四)人事改革深入开展。深入实施公务员法及配套政策,建立完善面向基层公开遴选公务员、规范评比达标和表彰奖励等工作机制,推进实施县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基本建立了以岗位设置和聘用制为核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建立“职业员工”制度。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逐步规范,职称改革有力推进。构建大培训、大鉴定、大考试格局,精心组织各类人事考试,打造“阳光考录”品牌,全市招录公务员3500名,招聘事业工作人员13994名。
(五)劳动关系更加和谐。打造“无欠薪丽水”,推进“双爱”活动,积极落实欠薪应急周转金、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工资集体协商等制度,切实加强劳动维权力度,有力地维护了劳资关系的和谐。职工工资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从2010年的23510元提高到2014年的36926元。共办结劳动监察案件4032件,为3.83万名劳动者追偿工资3.49亿元。共立案受理仲裁案件10160件,涉案金额2.60亿元。
(六)自身建设扎实推进。丽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2011年机构改革中设立,职能得到强化。组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市就业局升格为副处级单位,市考试办公室、信息中心、市场中心等直属单位相继成立。加强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工作力量,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到村(社区)专职从事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人员459名,全部充实到基层经办平台。
我们也清醒看到,工作推进过程中引才难与留才难、就业难与招工难、统筹难与转续难、增收难与分配难、履职难与推进难“十个难”并存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人力社保公共服务还存在不少短板,需要在“十三五”期间认真加以解决。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 类别 | 指 标 | 单位 | 目标 | 完成情况 |
1 | 就业 | 城镇新增就业 | 万人 | 7 | 10.50 |
2 | 失业人员再就业 | 万人 | 2.5 | 4 | |
3 | 组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 | 万人 | 1.5 | 1.50 | |
4 | 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 | 万人 | 10 | 11.70 | |
5 | 实现农民转移就业 | 万人 | 7 | 7.64 | |
6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4 | 2.93 | |
7 | 大学生就业率 | % | ≥90 | 94.30 | |
8 | 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 | % | 90 | 100 | |
9 | 充分就业行政村创建率 | % | 80 | 100 | |
10 | 社会保险 |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 41 | 59.93 |
11 |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 100 | 91.18 | |
12 | 城镇基本医疗参保率 | % | 95 | 98.10 | |
13 |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 19 | 21.90 | |
14 |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 31 | 56.79 | |
15 |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 16 | 23.90 | |
16 | 劳动关系 | 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 | % | 96 | 98.52 |
17 | 已建工会的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 | % | 100% | 100 | |
18 | 仲裁案件年结案率 | % | ≥92 | 96.16 | |
19 | 仲裁案件年调解率 | % | ≥71 | 84.62 | |
20 | 人才开发和培养 | 人才总量 | 万人 | 30.8 | 33.04 |
21 | 市“138”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员 | 人 | 200 | 290 | |
22 | 组织培训、开展技能鉴定工种 | 个 | 80 | 85 | |
23 | 鉴定人数 | 万人 | 10 | 13.93 | |
24 | 培养高技能人才 | 万人 | 1 | 1.81 |
二、“十三五”人力社保工作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将继续巩固企稳向好势头,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更有质量,为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更扎实的基础。《中共中央第一比分网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人力社保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任务、新要求,特别是把人力社保公共服务作为共享发展的重要内容以较大篇幅做了深入部署,对推进人力社保领域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优化人力社保公共服务、提升人力社保领域的共享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比分网第一比分网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同时,人力社保工作也面临着系列风险和挑战。一是增长放缓对就业工作带来了新压力。经济“新常态”,表现的是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换档减速,就业工作面临着结构性失业、新增就业难度加大与大量新成长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的双重压力。二是社会转型对社保工作提出新要求。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新型城市化、工业化加速推进带来的人口跨区域流动加剧,既带来了养老和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加大,部分地方已出现赤字缺口的问题,更对如何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新的要求。三是创新驱动对人才工作提出新目标。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指导思想、推动“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丽水”,亟待补齐人才短板,加快培养引进一大批具有较强创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四是深化改革对人事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改革是“十三五”的主旋律,公务员分类管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人事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五是社会和谐对劳保工作提出了新使命。劳动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第一源头。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由于用工制度改革、企业经营问题、职工维权意识增强等原因,各种劳资矛盾进入多发频发期,劳资争议案件呈逐年增加态势,维护劳动和谐和增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三、“十三五”的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全市人力社保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省委“八八战略”为总纲,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指导思想,牢牢把握“服务发展,惠及民生,促进和谐”工作主线,以“为人才当保姆,促事业进步;为企业当保安,促经济发展;为民工当保镖,促社会和谐;为大众当保障,促民生改善”“四保四促”为工作定位,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努力为推进“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赶超”,打造“两山”样板,争当“双区”示范,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丽水,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人力社保支撑。
(二)主要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人力社保部门作为重要的民生保障部门和人才综合管理部门,要紧紧围绕第一比分网、第一比分网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坚持增进人民福祉,坚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人才引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贯穿人力社保工作全过程,不断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创新驱动的第一要素是人才,加快推进人才强市建设,为各类人才创新提供服务保障,努力搭建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打造更加开放、更有效率的创新创业环境。
坚持扩大共享、促进公平。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加快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老百姓更多更公平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坚持深化改革、践行法治。改革是落实五大理念的重要手段。要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增强改革创新精神,提高改革行动能力,不断破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必须践行法治理念,健全法治体系,落实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
坚持统筹协调、均衡高效。协调是转型发展的基本途径。要切实加强区域统筹、城乡统筹、人群统筹、政策统筹、制度统筹、待遇统筹,增强事业发展的整体性、平衡性和协调性。创新均等化体制机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实现公共服务供给均衡高效。
(三)主要目标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强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人才质量明显提高,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到十三五期末,人才资源总量达到44.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4.3万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为8:26:66。新培养高技能人才 2万人。
就业优先战略全面推进。完善覆盖城乡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就业创业全过程公共服务能力。把就业放在经济增长更重要位置,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就业更加充分,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十三五”期间新增就业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3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发现一户、及时帮扶一户。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3万人,覆盖率达到95%;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24.5万人。
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加强公务员队伍和能力建设,形成符合事业单位特点、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军转干部安置机制,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职业资格管理制度。干部队伍结构更加优化,素质明显提高,活力显著增强。健全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正常调整机制。
和谐劳动关系深入创建。健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体制,“双爱”活动持续推进。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调控体系、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矛盾解决机制、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持续打造“无欠薪丽水”。到“十三五”期末,企业劳动合同签订和“双爱”活动开展基本实现全覆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到92%,其中通过调解结案的达到70%以上,100%实现劳动保障监察案件信息直报。
丽水市“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 指 标 | 单位 | 2015年基数 | 2020年目标 (目标值) | 属性 |
1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万人 | / | 【7】 | 约束性 |
2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2.93 | ≤4 | 预期性 |
3 |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 | 万人 | / | 【3】 | 预期性 |
4 |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 % | 94.30 | ≥90 | 预期性 |
5 | 创业培训人数 | 万人 | / | 【0.65】 | 预期性 |
6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 158.19 | 163 | 预期性 |
7 | 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 59.95 | 70 | 约束性 |
8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 | % | 90 | 95 | 预期性 |
9 |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 | 98.1 | ≥95 | 预期性 |
10 |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 21.90 | 24.5 | 预期性 |
11 |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 万人 | 56.79 | 57 | 预期性 |
12 | 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 医疗费用支付比例 | % | 83 | ≥85 | 预期性 |
13 | 城乡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 | % | 75 | ≥75 | 预期性 |
14 | 社会保障卡发卡数量 | 万张 | 264.56 | 265 | 预期性 |
15 | 人才资源总量 | 万人 | 33.04 | 44.3 | 预期性 |
16 | 专业技术人才总量 | 万人 | 10.2 | 14.3 | 预期性 |
17 | 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 | 万人 | / | 8:26:66 | 预期性 |
18 | 新培养高技能人才 | 万人 | 5.8 | 【2】 | 预期性 |
19 | 职业能力鉴定人数 | 万人 | / | 【12】 | 预期性 |
20 | 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 | % | / | 97 | 预期性 |
21 |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 | % | 96.16 | 92 | 预期性 |
22 | 其中:调解结案所占比例 | % | 84.62 | 70 | 预期性 |
【】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 |
四、“十三五”人力社保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1.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逐步构建层次分明、上下衔接、结构合理、梯次递进的人才培养选拔制度体系,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造就一大批支撑丽水制造、丽水创造的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人才结构调整,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着力发现、培养、集聚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快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深入推进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改革评价方式,扩大试点职业和范围。
2.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根据“195”生态产业体系需要,深入实施市138人才工程、重点创新团队培育计划、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等人才工程,全面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选拔市138第一层次培养人员40名、第二层次培养人员120名。加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市突出贡献专家、市首席专家等高层次人才选拔,发挥领军人才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健全博士后工作机制,推进百名博士入百家企业人才引领计划和市博士工作站建设,培育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0个以上,争取培养博士后10名以上。
3.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全市经济发展情况和技能人才需求,制定更全面、有效的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实施高技能人才“金蓝领”开发计划。健全高技能人才选拔体系,开展丽水市首席技师、丽水市“五养”技能大师、丽水市高技能人才培养优秀导师、丽水“三宝”新苗人才等选拔表彰。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专家委员会建设。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劳动竞赛,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到“十三五”期末,培训培养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2万人。推进技工院校加快发展。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落实激励政策。推行“名师带徒”制度,积极搭建“名师带高徒”的青年技能人才快速成长平台,发挥绝技绝活传承人的传、帮、带作用,实现绝技绝活代际传承并发扬光大。
4.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继续编制和发布年度丽水市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为企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基本依据和科学指导。畅通紧缺人才引进新路径、新方法,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组织企事业单位赴海外、北京、深圳、宁波等地参加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努力引进一大批急需紧缺人才。探索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引智新路径,多形式、多渠道地建立国外人才智力和技术与企业的有效对接机制,促进供需深度融合。推进“人才金桥”工程建设,根据全市产业发展需求,主动与各重点高校、知名人才中介机构建立长效人才合作机制。
5.优化人才服务机制。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让好人才脱颖而出,发现得了,使用得好,落实好各类人才奖励政策。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清除人才流动障碍,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健全人才服务机制,推进绿谷服务中心建设,强化高级人才联合会及博士联谊会建设,优化高层次人才系列卡功能。加强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建设,健全全市高层次人才服务联动机制。
专栏2 人才队伍建设项目 |
01 市138人才工程 以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引领作用突出、创新实力强劲的年轻学术技术带头人为目标,与省151人才工程相衔接,继续实施《丽水市138人才工程(2011-2020)实施意见》。开展市138人才工程培养人员选拔,选拔第一层次培养人员40名、第二层次培养人员120名,开展138人才工程培养人员跟踪考核及综合考核评估。完善选拔培养机制,落实专项奖励、科研资助经费,强化培养措施,提高培养质量。 02 高技能人才“金蓝领”开发计划 实施高技能人才“金蓝领”开发计划。制定完善行之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加大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和考核力度。完善技工院校创新发展政策,逐步引导技工院校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争取新设立1所技工学校和1所技师学院。创新职业培训模式,大范围、有重点地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行动”、“能力促创业和能力促就业行动”、“本地特色产业急需高技能人才培训‘百千万’工程”。 积极组织人员参加 “金蓝领”国内外高技能人才培训班,使参训者掌握国际领先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03 重点创新团队培育计划 实施重点创新团队培育计划,以领军人才为核心,团队协作为基础,到2020年,培育建设一批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机制灵活、持续创新能力强、创新绩效明显,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市级重点创新团队,目标在优势产业、新兴产业、重点产业中培育10个发挥引领作用的企业创新团队。 04 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求,以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力度,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能力素质。实施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技术人才公需科目培训,力争每年培训2万人次。构建分层分类的继续教育体系,完善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及证书管理办法。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依托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等建设一批市级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拓宽继续教育培训渠道,基本建成网络培训考核体系。力争到十三五期末,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8:26:66,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75%。举办138人才及专技人才高级研修班50期以上。 05 百名博士入百家企业人才引领计划 分批选派100名左右博士(副高以上职称人才)到第一比分网100家左右企业挂职,通过成果转化、项目合作、技术指导、科技攻关等方式,鼓励有研发能力和创新意愿的高层次人才进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支持有实力开展创新发展的企业得到科技指导服务。达到“转化一批技术成果、攻关一批技术项目、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形成一批服务基地”的目标。 06 知名企业家培育计划 实施知名企业家培育计划,到2020年遴选培育15名在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著名功勋企业家、85名在省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知名优秀企业家。 |
(二)以充分就业为方向,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1.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建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完善就业创业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发挥劳动者、市场、政府促进就业的合力,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创造平等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实现充分就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贯彻实施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措施,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兑现,努力提高扶持政策的知晓度和实施效果。
2.推进大众创业促进就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创业,扶持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城乡劳动者创业,以创业带就业。加强创业教育,加快创业基地、创业项目、创业师资“三库”建设。开展创业大赛、创业论坛、创业创新项目推介和成果展示等活动,营造宽容失败、勇于创业的社会氛围。
3.统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大力开发就业见习岗位,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统筹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的就业。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力度,健全就业困难人员兜底安置机制,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援助性就业服务,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
4.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按照拓宽思路、整合资源、完善功能、细化服务的思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建设,广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健全城镇新增就业统计、用工监测、失业预警、就业形势分析等制度。积极预防和有效调控失业风险。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市场配置和优质服务等手段,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数据库。
5.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职业培训行动。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健全政府购买培训服务机制,进一步发挥社会团体作用,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等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
专栏1 促进就业项目 |
01 大众创业工程 完善促进创业政策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比例双提高。加快创业平台建设,积极开展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帮扶等创业服务工作,力争全市每个县(市、区)建立1个以上创业园,在丽各高校建立1个创业孵化基地,各县(市、区)认定一批定点创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创业培训,着力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推进充分就业县和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02 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 抓好农民工培训,争取在三年时间内使每一个农民工特别是80后、90后农民工至少都得到一次免费的基本职业技能培训。 03 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全覆盖计划 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实现就业服务村村通、户户通、人人通。实施数字就业“三通”工程,将有形的人力资源市场和无形的网络招聘服务相结合,为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搭建充分的公共服务平台。 04 就业援助计划 建立对零就业家庭人员、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人员的“一对一”帮扶机制,帮助1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基数归零、动态归零”。 05 就业失业监测计划 进一步完善以企业用工、失业动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三大监测为基础的就业失业监测体系,开展失业预警工作,构建市、县二级就失业监测预警制度体系和失业预警应急处置工作体系。 06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 规范就业见习管理,扶持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合理确定适合高校毕业生参与的见习岗位数量,满足毕业2年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见习需求。 |
(三)以全民社保为目标,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激励机制。做好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实施准备工作,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建立全市统一的、多层次、可选择、能转移接续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人人公平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并基本实现基本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的无缝衔接。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推进工伤预防国家试点。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2.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依法促进和引导各类单位和符合条件的人员长期持续参保,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建立依托社区(村)、以网络为支撑、全市实时联网、互通信息、数据动态更新的全民参保登记数据动态管理机制。鼓励积极参保、持续缴费。做好中小微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参保工作。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加强基金征缴,增加缴费收入。开展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安全与绩效评估省级试点工作,强化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推进社会保险基金反欺诈工作。
3.稳步提高保障水平。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增加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大病保险待遇和门诊统筹报销比例,减少小病大治,切实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职工医保、城乡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稳定在85%、75%左右。逐步提高失业、工伤保险待遇。
4.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努力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全面推行柜员制经办模式。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
5.发挥医保在医改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参与药品及医用材料的采购和医疗服务价格谈判的职能,探索建立医保支付标准制定新机制;综合医疗机构实际采购价格,明确医保目录内药品和医用材料的医保支付标准;参与医疗服务价格定价机制改革,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和逐步到位的原则,以及腾空间、调结构和保衔接的基本路径,将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继续深化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坚持以基金预算管理为基础,全面推进总额预算控制管理下的多种付费方式改革,包括按病种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或按人头付费等方式,积极推动按疾病诊断分组付费(DRGs)的应用,发挥医保支付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专栏3 社会保障项目 |
01 工伤预防国家试点计划 按照预防、补偿和康复三位一体原则,继续开展工伤预防试点工作,切实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到“十三五”期末,工伤事故发生率稳定在1.5%以下。探索建立工伤康复制度,实现工伤医疗与康复的无缝衔接,最大程度帮助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 02 全民参保登记计划 构建全民参保登记动态管理机制,形成每个人社保标志唯一,内容完整准确,数据信息最全、最准、最新的参保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充分应用全民参保登记成果,推进经办管理服务的精准化,推动职工和城乡居民全面、持续参保,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打牢基础支撑。 03 继续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做好职业年金基金管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等国家配套政策的贯彻落实。构建机关事业单位经办管理服务平台。组织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预决算。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服务。 |
(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
1.加强和规范公务员管理。从严从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突出在加强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公务员“法治”能力、深化公务员作风建设、真情关爱基层公务员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深化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推进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实施,探索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推进公务员考录科学化,加大公务员交流力度,扩大面向基层公务员公开遴选面,做好参照管理工作。完善表彰奖励制度,进一步加强政府表彰奖励和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实现退役军官安置、管理、保障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全面落实公务员初任培训大纲,加强政治理论、公务员行为规范和机关工作基本知识技能等内容的培训,规范新录用公务员培训内容和入职宣誓,确保参训率达到100%。
2.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贯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完善岗位管理、人员聘用、公开招聘、考核竞聘、人员交流等配套制度,形成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健全特设岗位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聘用制度,加强聘用合同订立、变更、续订、解除等日常管理。探索符合不同行业、专业和岗位特点的招聘办法,实现公开招聘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推行考核竞聘制度,完善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重点内容的考核办法,大力推行竞聘上岗。完善人员交流政策,探索不同单位人员有序顺畅流动的政策衔接。
3.加快职称、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和不同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分领域、分系列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健全职称政策框架体系,完善评审机制,创新职称评审方式。稳步推进高校教师职称自主评聘、中小学教师及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工作。逐步探索建立政府宏观指导下的社会化职称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与培养、使用相衔接的职业资格制度,建立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制度,规范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
4.健全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深化工资制度改革,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定期调整基本工资标准,逐步提高基本工资占工资的比重。配合司法体制改革,落实与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相衔接的工资制度,完善人民警察工资制度。探索建立公务员地区附加津贴制度。进一步搞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
(五)以打造“无欠薪丽水”为抓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完善劳动关系工作格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第一比分网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要文件,准确把握全市劳动关系特点,努力构建具有丽水特色的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加强与社会各方的协调配合,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共同参与、法治保障的劳动关系工作体制。
2.创新“双爱”活动载体。大力倡导坚持共建共享、实现互利双赢理念,把“双爱”活动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力抓手和长效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工作全面提升。不断创新“双爱”活动新办法、新举措、新载体,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双爱”主题活动、“双爱”活动先进典型,培育“双爱”和谐文化,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和强大舆论声势,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双爱”活动的良好氛围,使“双爱”六有六要“双维护”理念深入企业和职工内心。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
3.促进职工工资增长。健全科学的企业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力争最低工资标准增长幅度适当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以非公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建共享机制。推动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对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及时发布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为劳动者选择职业和企业决定工资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4.强化劳动监察执法。完善建筑业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行政司法联动打击欠薪逃匿行为制度,构建防范欠薪长效机制。强化两网化建设,完善劳动监察执法机制。加大对重点、重大劳动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健全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完善劳动保障诚信管理制度、劳动保障诚信红黑名单制度、劳动保障重大违法行为公示制度。
5.加强调解仲裁。全面贯彻实施《浙江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条例》,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等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基层调解和仲裁调解联动机制,着力提高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强化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推进省示范仲裁庭和基层巡回派出庭建设。
专栏4 劳动关系项目 |
完善劳动监察执法机制 夯实两网化基础建设,加大全市乡镇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实体化建设,解决部分网格有格无人的状况。制定网格内简单劳资纠纷调处办法和突发群访性事件应急处置办法,明确操作办法和处理流程,探索两级执法、四级监管的两网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基层网格作用,完善劳动监察执法机制。 |
(六)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提高人力社保服务水平
1.加强数据中心建设。适应业务需求多变、统筹层次不断提高、跨地区跨部门业务不断增加的要求,借助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技术,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提高各业务系统之间、部门之间数据共享能力和实时交换能力,形成内外、上下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双向交换机制。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发展需要和系统建设要求,建立完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持续提高数据质量,推进数据整理、整合工作,提高信息采集能力,逐步建立与其他部门间的信息交换机制,支持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基础信息核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数据安全管理。
2.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服务,重点推进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的建设。创新经办服务体制,全面推进网上求职招聘、网上申报审批、网上考试报名、网上远程培训、网上咨询查询等网上服务。在完善电话咨询服务系统的同时要加快建设多形式的信息服务平台,形成手段多样化、信息服务一体化的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层公共服务系统,研制并推广自助服务一体机,在经办大厅、基层服务网点、定点医疗机构等服务场所,通过自助一体机提供各项自助服务,支持业务经办和信息服务向下延伸。
3.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建立卡信息持续更新机制,不断提高持卡库数据质量,实现社会保障卡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业务中的广泛应用,拓展其在公共就业服务、人事管理、劳动关系等业务中的应用,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卡向其他公共服务领域拓展。提高用卡安全性,建立基于社会保障卡的个人身份认证体系和个人信息集成应用平台,为持卡人员提供多层次、多手段的信息服务。
4.推进信息化人社建设。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为龙头,大力提升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领域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加快对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内控、稽核、绩效考核、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支撑。实现社会保险反欺诈监控管理。推进社会保险业务和基金财务系统一体化建设。推动劳动关系领域信息化建设工作。
专栏5 公共服务和信息化建设项目 |
01 就业信息化工程 支持就业与失业管理、职业介绍与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服务、失业保险、就业援助、劳动力资源调查、人事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政策性补贴经办等各项业务经办工作,实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业务全程信息化。 02 人力资源信息化工程 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公务员、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事业单位人员、军队转业干部、农村实用人才、流动人才、大学生等人事人才管理,以及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工资福利管理等业务提供支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业务协同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03 劳动关系信息化工程 加快推进劳动监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劳动用工备案等劳动关系领域应用系统建设,建成一体化的劳动关系信息系统;推进劳动关系与就业、社会保险等应用系统的集成整合,实现对用人单位遵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动态监控,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04 社会保障卡建设项目 大力发行社会保障卡,覆盖265万人,按照“一卡多用、全国通用”的建设目标,推进社保卡综合运用国家试点工作,实现社会保障卡的全面应用。加快推进社保卡管理和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示范点工作。 |
五、支撑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府投入
进一步加大政府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将就业和社会保障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领域,保障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
(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围绕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适应社保扩面带来的经办量日益增长需要,推进全市社会保障经办服务场所建设和改造提升。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保障基层就业社保经办机构必要的服务场所,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统一规范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法治需要,加快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思想作风过硬,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进一步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深入开展业务培训,改变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政策和业务水平。深化干部作风建设。
(四)强化规划实施
要制订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重大项目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和进度要求,确保规划按计划、按步骤实施。要建立完善规划实施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把规划重点指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坚持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时效性、灵活性原则,健全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将宣传工作与规划的制定实施紧密结合,同步策划,同步安排,同步落实。创新宣传形式、宣传方法和宣传载体,增强宣传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