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比分网

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第一比分网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十二五” >> 专项规划
索引号 11332500MB19859724/2014-31272 文号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发布机构 中共丽水第一比分网宣传部
成文日期 2014-06-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丽水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
时间:2021-10-08 15:51 来源:中共丽水第一比分网宣传部 浏览次数:

丽水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2013-2020年)

中共丽水第一比分网宣传部

二0一三年九月

目    录

前言. 1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挑战. 3

(一)战略意义. 3

(二)现实基础. 5

(三)面临挑战. 8

二、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总体定位. 11

(三)基本原则. 14

(四)发展目标. 15

三、空间布局架构. 17

(一)总体设想. 17

(二)空间布局. 17

四、重点发展行业. 28

(一)工艺美术品制造业. 29

(二)文化用品制造业. 29

(三)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 30

(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 31

(五)文化艺术服务业. 32

(六)文化会展服务业. 33

五、保障机制与实施措施. 34

(一)服务引导机制. 34

(二)项目推进机制. 36

(三)政策扶持机制. 38

(四)人才培育机制. 40

(五)市场提升机制. 41

附录

表1  丽水市文化产业重大建设项目表(2013-2020)

图1  丽水市文化产业带布局图

图2  丽水市文化产业区块布局图

图3  丽水市文化产业园区布局图

前    言

文化产业是经济与文化日益融合的产物。继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面临新的飞跃,以文化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渗透到社会的每个细胞。伴随着全球范围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不断拓展,生机无限。

文化产业的成长与发展以创意为引擎,以文化为资源,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为载体,通过人们的创新性思维,把知识、信息、智慧等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交换价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引起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就业岗位的智慧主导型产业。文化产业具有高成长、高附加值、高创意、低污染的优点,是一种低能耗高产出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前景明朗,盈利空间广阔,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同时也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主渠道、革新经济增长方式的助推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引擎,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黏合剂。

丽水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具体举措;是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两富”总目标和丽水“三市并举”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全面落实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加快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新丽水的重要措施;是建设文化强市,推动瓯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在保持生态优势的条件下,促进丽水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的科学路径选择。

丽水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通过不断壮大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和实力,可以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可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突破丽水市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约束、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有力促进丽水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不断提高全市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可以不断扩大丽水市特色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丽水市区域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为发挥丽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全面推进丽水市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以《中共中央第一比分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中共浙江省委第一比分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等政策文件为编制依据,与《丽水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文化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重点研究丽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现实基础、总体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行业、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推动丽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13-2020年,规划基期为2012年。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挑战

近年来,文化经济浪潮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文化产业在提升区域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无论是作为经济“硬实力”还是文化“软实力”,其巨大潜能都正在彰显。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文化产业“要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显著提升,文化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明显增强,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要扎实推进“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国内外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形势和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为丽水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

(一)战略意义

1.有利于经济增长质量提升。

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丽水调研时就指出“丽水是我省天然的生态屏障”、“丽水经济的发展一定要围绕生态作文章,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变生态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生态屏障的独特定位决定了丽水不应大规模发展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路子。文化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集约度、高科技、低碳环保的优点,发展文化产业既可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保持生态优势;又可以发挥后发优势,绕开工业经济时代,实现跨越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落实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即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交换价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通过对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部门的渗透、融合,把文化创意、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带动传统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在浙江制造业的大繁荣时代,省内其它区域走在前列,在新兴的文化经济时代,山清水秀、生态良好的丽水具备发展生态经济,将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的比较优势,更具有走在前列的良好基础和后发优势。

2.有利于区域软实力增强。

文化软实力以文化价值观念的形式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文化发展赋予经济发展以人文价值,赋予经济组织以更高效能。因此,我们亟需关注软实力,倚重软实力,建设软实力。丽水在省内属于工业化的后发地区,但丽水有希望通过文化发展打造独特的区域软实力。通过践行“以文化引领发展,用智慧带来实惠”的科学发展理念,通过文化引领资源整合,谋划基于文化的科学发展,来构筑文化改革发展的“三大体系”,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一是弘扬共同价值观,提高全民素质,提升区域品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整合政府、市场、企业的力量,上下联动,集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规模与实力,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三是繁荣文化事业,运用产业化思维运作公共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有利于人民生活品质提高。

当前丽水正处于人均GDP从5000美元向10000美元跃迁的发展阶段。根据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此阶段不仅应当有繁荣的经济,也应当有繁荣的文化。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新丽水,是“富饶秀美、和谐安康”新丽水的应有之义。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文化产业的发展无论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文化用品制造业、会展服务业等生产性文化服务业的发展,还是工艺美术品制造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文化艺术服务业等生活性文化服务业的发展,均会极大地丰富和繁荣文化市场,不断提升文化惠民能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有利于创业富民战略实施。

文化产业以文化资源为本体,以创意创新和科技应用为两翼,既适合于大规模、现代化、拥有高新技术设备的企业,同时也可以接纳个体化、小规模、依靠个人创作和传统技艺发展的市场主体,因此进入的资本门槛相对较低,例如工艺美术品制造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都特别适合群众创业,是实现创业富民的有效手段。大力发展文化用品制造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等门类还可大量吸纳就业人口,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实现创业富民的有效手段。

5.有利于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利用。

丽水市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民俗风情,用产业的手段发展文化,对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是对文化资源的最好保护。对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包括对文化资源的抢救、挖掘、传承、普查、梳理和利用,通过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和特色节庆项目,可以实现对历史文化古迹的建设性挖掘和保护性开发。

(二)现实基础

1.生态优势明显。

丽水地貌多姿,山川秀美,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八百里瓯江贯穿全境,同时又是钱塘江、闽江、飞云江、灵江和福安江的发源之地,素有“六江之源”之称,水库湖泊分布广泛,主要水系的断面水质均符合Ⅰ~Ⅲ类标准。丽水市森林、水能、农特产品、矿产、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总量均位居浙江省首位,生态优势十分突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0.79%,农村山地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城镇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普遍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指数连续8年全省第一,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4年全省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市”,被誉为“浙南林海”和“华东天然氧吧”,又称为“浙江绿谷”。有凤阳山、石门洞、仙都、南明山、东西岩、百山祖、南尖岩、神龙谷等国家级、省级风景区多处。

2.人文底蕴深厚。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古称处州,始名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浙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第一比分网自古人杰地灵,南宋诗人叶绍翁、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国务院原副总理陈慕华、民国将领陈诚、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章乃器等均为丽水人,明朝著名剧作家汤显祖在丽水遂昌任职期间写就《牡丹亭》。青田还是世界闻名的侨乡,遍布各地的华侨成为丽水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资源。丽水境内景观古迹数不胜数,如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遂昌好川文化、宋代中国五大名窑之一的龙泉青瓷哥窑遗迹、1500年历史的古代水利工程通济堰、建于北宋时期的松阳延庆寺斜塔、始建于东晋素有“北陵南祠”之称的黄帝祠宇、具有极高人文艺术价值的古代摩崖石刻等。丽水市是首个地级市级别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龙泉青瓷、宝剑、青田石雕被誉为“丽水三宝”,此外,黑陶、炭雕、廊桥、根艺、根雕等这些浸润着各历史时代人文信息的工艺美术,诠释着丽水深厚的文化底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正式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唯一入选“非遗”的陶瓷类项目,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入选世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最早开发于唐初的云和梯田是古老农耕文化的鲜活实证,这片华东最大的梯田群,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畲药、畲戏具有很高的科学和文化价值。近些年摄影艺术和“巴比松”油画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3.县域各具特色。

丽水市在工艺美术品制造、文化用品制造、油画、摄影等文化产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基础。发展了青瓷、宝剑、石雕、木制玩具、竹制品、农业观光、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群。各县(市、区)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除了龙泉青瓷、宝剑和青田石雕早已享誉海内外,莲都、庆元等地的文具制造,云和、龙泉等地的玩具制造,遂昌的旅游、黑陶和竹炭等都已形成具有独特优势的产业,缙云的影视产业基地和灯具制造业已经具有广泛影响力,莲都“古堰画乡”的油画、摄影基地初具规模,松阳正努力打造“1个中心10个基地”的摄影基地带,景宁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在发展少数民族民俗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

各县(市、区)围绕自己特色文化资源,积极策划举办丽水摄影节、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文化旅游节、青田石雕文化节、云和木制玩具文化节、庆元香菇文化节、缙云祭祀黄帝典礼、遂昌汤显祖文化节、松阳银猴茶业节、景宁中国畲乡三月三、处州白莲节等节庆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丽水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在全国的知名度。各县(市、区)根据各自的优势产业和文化资源,有了“画乡莲都”、“剑瓷龙泉”、“中国石都·世界青田”、“童话云和”、“廊桥庆元”、“仙都缙云”、“淘金遂昌”、“田园松阳”、“畲乡景宁”等诗情画意的归纳。

4.先发产业凸现。

丽水文化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12年全市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1840家,占全市法人单位21999家的8.36%。2012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1.8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59%。同时,各县(市、区)立足于各自不同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形成了各具特色、彼此具有显著差异性的产业发展格局,分别被冠以青瓷之乡(龙泉)、宝剑之邦(龙泉)、中国石雕之乡(青田)、中国木制玩具之乡云和)、中国廊桥之乡(庆元)、中国竹炭之乡(遂昌)、中国水电之乡(景宁)。在产业结构上,各县(市、区)的先发产业优势明显,例如,宝剑和青瓷是龙泉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2012年剑瓷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青田的石雕产业已达到较大的发展规模;云和木制玩具的年产值占全县工业总值的34%,产销量占全国同类产品50%;遂昌文化旅游品牌深入人心;缙云依托仙都景区和黄帝文化,整合倪翁洞、摩崖石刻等文化古迹,打造一个以鼎湖峰芙蓉峡、小赤壁等影视拍摄基地为核心的“光影世界”;松阳以“田园松阳”区域发展品牌为引领,整合优美的田园风光、深厚的农耕文化以及道教养生文化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畲乡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畲乡风情旅游业、畲族服饰制作业、畲族手工艺制作业、畲药加工业等独具少数民族特色的产业形态已经初具规模。

(三)面临挑战

1.优秀创意人才匮乏,配套扶持政策滞后。

由于受限于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与杭州、宁波、上海等周边发达地区相比,丽水市文化产业人才十分匮乏,引不进和留不住的问题并存,无法适应产业发展的要求,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特别是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更是稀缺,远远满足不了文化产业领域高科技迅速发展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加之高校和科研机构较少,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和集聚。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尚不完备,创意人才的引进、培养机制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丽水文化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2.产业意识不够,社会认知度低。

长期以来,过于强调文化的事业属性,过于偏重其教化功能和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事业的概念牢固,文化产业的思维缺乏。忽视了文化的经济功能和产业属性,对文化产业的性质、地位、特点、规律缺乏研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不是很清楚,许多文化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得不到有效引导。社会大众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认知度较低,严重迟滞了将文化资源成为产业资源并进入市场的步伐。

3.过度倚重传统资源,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剑瓷、石雕和木制玩具等三大文化产品是丽水文化产业的产品主体构成,此外,加上莲都、庆元等地的文具制造业,近年来,全市的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和文化用品制造业两大优势产业门类的从业人员总数和营业收入在全市文化产业中的比重,均占70%左右,但产业产值总量和增加值占比仍然偏低。尽管丽水总体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其他的业态形式尚未得到有效成长,尤其是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文化产业项目和新兴业态还没有涌现出来。而依赖传统资源的文化产业项目本身也面临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挑战,文化资源的创意提炼和应用开发还远远不够。

4.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化程度低。

丽水文化产业发展区域不平衡,区域的块状分割现象明显。除龙泉剑瓷、青田石雕、云和木制玩具生产和遂昌竹炭制品生产具备一定规模外,其他县(市、区)基本处于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发展滞缓的状况,而且越是发展落后的地方,越是没有产业链整合、产业集聚的优势。正是因为产业化程度低,文化产业高附加值的特性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5.产业链尚不完备,产业集聚程度低。

文化产业突出的表现就是产业关联度极高,因此,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支撑,一个文化产业项目的成功,必定是有一条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作支撑,这样才能实现规模效应和网状互动。丽水各县(市、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大多处于既无完备产业链,又无产业要素聚集的初级阶段,大部分文化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制造环节,上下游产业链整合能力不足,众多原创企业无法通过合作开发、专利技术或者版权转让形式,把创意的核心价值扩散到周边关联产业中,形成长线生产能力,扩大产业规模,从而通过创意的“价值扩散”来实现效益最大化。云和的木制玩具产业正在做这方面的有益探索,以木制玩具生产为龙头,积极拓展动漫产业,以动画片植入、动画片制作和授权衍生产品等形式,努力打造一个“童话世界”、“童话云和”,而实际效益尚可进一步挖掘和发挥。

6.企业“散、小、弱”特征明显,品牌竞争力亟待提升。

截至2012年底,全市1840家文化相关产业法人单位中,龙泉、青田的文化企业发展多数依赖各级各类工艺美术大师个人的工作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因此尽管这两个地方文化产业产值较高,但一般企业规模都不大。其他各县(市、区)多数文化企业规模小,经营层次不高,企业效益相对较差,自主创新能力弱,品牌竞争力不强,缺少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文化大品牌。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结合省委提出的建设“大项目、大产业、大企业、大市场”的要求,加快培育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壮大一批重点文化企业、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区块,将成为工作重点。

二、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两富”总目标和丽水“三市并举”发展战略,遵循第一比分网、养生福地区域定位,全面落实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以资源禀赋为依托,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业态组合为主线,以园区建设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保障,按照“一脉两带九区十园”为产业布局思路,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全面提升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着力提升丽水市文化产业的关联度和辐射力,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提高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使文化产业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支撑

(二)总体定位

紧紧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机遇期,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充分发挥丽水市独特的生态与人文优势,注重资源整合与创新提升,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按照“超前谋划,高点定位、突出时序、错位发展”的思路筛选重点产业,力争5—10年内将丽水文化产业打造成“三大特色高地”:

1.全国特色工艺品名品区。

丽水物华天宝,是浙江省工艺美术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浙江四宝”丽水占其三:青田石雕、龙泉宝剑、龙泉青瓷,畲族特色工艺品极具民族风情。但丽水的工艺美术品制造业产业链条不全、产业规模不高、从业人员组织松散、经营手段落后等问题已经显现,亟待进行要素的内涵整合和产业的改造提升。因此,需要在发挥石雕、剑瓷等产业先发优势的同时,充分挖掘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战略潜能,按照“拓展产品内涵、丰富交易形式、拉长产业链条、完善综合功能”的思路,高起点规划、大举措推进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的发展,大幅提高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着力打造全国工艺美术品集聚地。一是拓展产业内涵,从传统“三宝”向特色工艺美术品延伸。以石雕、宝剑、青瓷为主,融合黑陶、炭雕、廊桥等其他工艺美术资源,引进各地特色工艺美术品,对横向类型进行多元扩展。借鉴“他山之石,青田成器”的思路拓展丽水工艺美术产业与产品范畴,实现玉石、玛瑙、翡翠等非本地原料的加工与成品交易,打造特色品牌,走多元融合发展之路,实现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二是丰富交易形式,从实物市场为主向虚拟市场为主过渡。突破传统专业市场的商业模式、经营理念和盈利模式,建设网上交易城,完善专业商务服务网站,使之成为集网络营销、商品展销批发、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电子商务网站。运用地方节庆和系列展会的形式,带动丽水工艺文化旅游与体验休闲产业的发展,整合各种特色工艺美术资源,开发文博展示、学习交流、创作教学、收藏鉴赏、旅游体验等新兴业态。三是拉长产业链条,进行纵向内涵的深度挖掘。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促进工艺美术品从高端的摆设装饰走向更宽广的日用功能和中低端产品开发。例如在青瓷产业中拓展工业瓷(太空瓷)、日用瓷(生活瓷)等产品类型,在宝剑产业中拓展影视道具剑、网络游戏用剑、太极剑等产品类型,在石雕产业中拓展宝石切割、原料石公盘等产业门类。四是完善综合功能,打造特色工艺美术品综合服务平台。依托专门机构,通过配套规定,为原料市场、生产环节、大师作坊、技艺传承、品牌推广、市场销售等环节提供全方位服务,保护稀有资源,注重品牌保护,挖掘潜力主体,开辟专业市场,以集团军作战的方式推动丽水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内涵式发展。

2.全国生态休闲养生示范地。

丽水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独特的农耕民俗,绝佳的生态优势,在发展生态休闲产业方面大有可为,可以着重打造三个首选地:一是全国生态养生首选地。丽水市位居沿海经济发达区,地处长三角和海峡西岸两大经济区的结合地带,近年来随着浙江省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海西经济区的建设,丽水区位条件和开放空间得到了很大改善,上海、杭州、宁波、温州、福州、厦门等大中城市均在五小时交通圈内,周边城市人群向往自然、返璞归真的文化需求强烈。丽水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誉,空气、森林、水质、农产品等要素俱佳,在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报告》中,丽水市9县(市、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全部进入全国前50位,其中庆元、景宁、龙泉、云和分列第一、五、八、十位。生态丽水以独有的“绿色”魅力,赢得“中国生态第一市”的金字招牌。因此,要主打“第一比分网、养生福地”的区域品牌,吸引四海宾朋来丽水体验生命的品质,加快建设“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第一市”。二是瓯越文化体验首选地。丽水自古钟灵毓秀,名士荟萃,古迹满目,民俗独特。将华侨文化、畲乡风情等独特民俗向内挖掘,将刘伯温、汤显祖、陈诚等名人内涵往外延伸,将剑瓷、石雕等特色工艺向深体验,再辅以稻鱼共生系统、云和梯田农耕文明,可以打造独具特色的瓯越文化体验式休闲产业链,既可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体验农耕、感悟文化的独特经历,也为他们提供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生活空间。三是瓯江山水休闲首选地。瓯江水系贯穿丽水全境,流经之处现代都市与古韵小镇交替,自然风光与人文氛围交融。“八百里瓯江”沿岸山川秀美,地貌多姿,堪称“天然的摄影棚”。要对古堰画乡、龙泉凤阳山、云和梯田、缙云仙都、遂昌金矿、松阳四都等“山”“水”资源进行链式整合,打造古道穿越、烽岩攀爬、林区历险、水道漂流等消费项目,开发影视拍摄、油画创作、摄影制作等产业门类,形成瓯江山水休闲特色。

3.全国文化用品制造集聚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丽水市文化用品制造业的块状经济格局已经初显雏形,莲都的金笔    、云和的木制玩具、庆元的木制铅笔、缙云的灯具生产(装饰用灯、影视舞台灯)等都已经初具规模。这也是《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对丽水市文化产业的主要定位之一。但从发展阶段来看,这些产业多数尚处于初级加工阶段,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不高,产值提升的空间很大。因此,必须做实做细文化用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基本思路是通过加快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发展,主要发展特色工业设计及其相关衍生品的设计,开发产品门类,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融合,推动丽水的文化用品制造业的主导产业形态从贴牌生产商(OEM)向原始设计商(ODM)升级,再形成自有品牌生产商(OBM),走新型工业化路径。以云和的木制玩具为例,截至2012年底,云和县木制玩具法人单位有256家,已经初具规模。其转型升级思路可以概括为“加强技术改造,融入创意元素,注重品牌推广,促进产业融合”。即通过技术改造,节约材料,控制成本,提升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满足市场文化需求;通过融入创意元素的工业产品设计和视觉形象设计,创新产品样态,将童话元素融入木制玩具,开展童玩体验活动,深化产品文化内涵,开发相关衍生产品;通过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传播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外延性设计门类,强化产品品牌与企业形象;注重文化艺术设计,促进文化用品制造业与影视动漫业、木偶演艺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等的产业融合,催生木玩主题公园、博物馆、木偶表演团、特色幼儿园、童玩节等文化项目,实现文化增值。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保护性开发原则。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发挥生态文化优势,梳理环保低碳的文化产业门类,对生态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

2.坚持互动并进,融合化发展原则。通过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文化会展服务业等生产性文化服务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双向驱动、融合发展。通过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等生活性文化服务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3.坚持三力合一,产业化整合原则。注重发挥丽水各县(市、区)的比较优势,整合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与市场配置力,统一规划、全面提升,错位发展。

4.坚持突出重点,项目化带动原则。注重发挥重大项目和优势资源对全局发展的带动作用,精选一批重点行业、重点园区和重点项目,以点带面,梯度开发,集中突破发展。

5.坚持强化两头,规模化推进原则。坚持抓大不放小,一手抓铺天盖地的小微型文化企业,以其为活力之源,营造“遍地绿荫”的局面;一手抓顶天立地的大中型文化企业,以品牌企业为驱动引擎,树立“参天大树”的标杆,全面推进丽水文化产业上规模、上水平的发展。

(四)发展目标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遵循“又好又快,优质和谐”的总体要求,既重视文化产业规模的扩张,更重视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效益的提升和功能的发挥,加快形成“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第一阶段(2013—2016)的发展目标:全国特色工艺品名品区和全国文化用品制造集聚地等两大特色高地初步建成,工艺美术品制造业、文化用品制造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影响力逐步提升,其他产业初具规模,重点企业、重点品牌影响力开始显现。

1.总量目标:产业总量明显提高,文化产业总产出、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2016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文化产业新增企业数和投资额明显提高。

2.结构目标:优化提升工艺美术品制造业、文化用品制造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等发展基础较好的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文化会展服务业和文化艺术服务业,加快培育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逐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3.布局目标:根据现有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条件、基础现状和产业走向,各县市启动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十大文化产业园区初现雏形,形成中心城区带动、区域延伸辐射、全市联动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4.效益目标:文化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度和吸纳就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稳中有进,产品原创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居民公共文化消费生活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第二阶段(2017—2020)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构建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并实现与工业、农业、社会公共事业的良性互动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全面完成全国特色工艺品名品地、全国生态休闲养生示范地和全国文化用品制造集聚地的丽水文化产业发展目标。

三、空间布局架构

(一)总体设想

根据《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丽水市相关规划对丽水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与城市功能的定位布局要求,结合丽水自然、文化资源禀赋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功能分工的原则,力求功能与定位相协调、产业与资源相匹配、形态与业态相融合、现状与发展相结合,按照统一布局、文化统领、集聚发展、项目带动、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原则,对丽水现有文化产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科学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与趋势,构建“一脉贯通、两带齐驱、九区联动、十园呼应”的文化产业空间总体布局。

(二)空间布局

一脉:瓯江生态人文脉

瓯江全流域面积18100平方公里,干流总长384公里,其中,丽水市境内有流域面积13105平方公里,干流长309.4公里。行走瓯江,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秀峰、深潭、涌泉、飞瀑参差交替,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如痴如醉,生态优势明显;探寻瓯江,沿线人文荟萃,遗迹漫布,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文底蕴。瓯江这条丽水的母亲河,不仅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瓯江儿女,还孕育了光辉灿烂的瓯江文化,使之成为丽水区域文化的根基与灵魂。以瓯江为主脉,整体谋划,分步实施,以点成线带面,加强瓯江各种文化元素的开发和利用,努力形成以瓯江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文化产业体系。结合瓯江流域生态保护和综合开发,大力实施“瓯江文化长廊”工程,建成一批瓯江文化精品项目。深入挖掘开发丽水源远流长发展史的好川文化、黄帝文化;汤显祖、刘基等名人文化;展现古代能工巧匠精湛工艺的剑瓷文化、石雕文化、廊桥文化;展现现代艺术的摄影文化、巴比松油画、木玩文化;风情独特的畲乡文化、华侨文化;以及香菇文化、民俗文化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内涵,推进“五养”共同发展的“第一比分网,养生福地”建设。

两条文化产业带:

北部生态休闲文化产业带

贯穿丽水北部的缙云、遂昌、松阳三县以及莲都区部分区域,集中体现了丽水生态景观的优势,依托神龙谷森林景区、箬寮原始林景区、卯山景区、仙都景区、古堰画乡等重要节点及沿途秀丽风光,构筑北部生态休闲文化产业带。着力突出“第一比分网,养生福地”为品牌特色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重点开发以“生态、休闲、养生”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和高端旅游项目;加快分布于该产业带的遂昌南尖岩“国际摄影创作基地”、松阳以寨头摄影休闲园为中心的十大摄影基地、缙云仙都“天然摄影棚”等和各写生基地的建设,发挥各地优美自然生态风光的优势,全面推进以“艺术创作”为核心文化艺术服务业的发展;创新管理体制,大力培育发展以“影视拍摄服务”为核心的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

南部工艺品与文化用品制造产业带

依托丽水南部的龙泉、青田、云和、庆元、景宁各县(市、区)以及莲都区已有的特色工艺美术品及文化用品制造业,构筑南部工艺品与文化用品制造产业带。集中分布在这条特色工艺品与文化用品制造产业带上的龙泉以青瓷文化创意基地、中华宝剑文化园区、青瓷宝剑产业园等为产业平台的剑瓷制造业;青田的石雕工艺品业;庆元的廊桥模型设计与制造业、铅笔制造业;云和的木制玩具制造业、景宁的畲族特色工艺礼品、民族服饰、竹制品生产以及莲都区的金笔制造业,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文化用品与工艺美术品生产、交易基地,在文化产业链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九大文化产业区块:

市区文化产业区块:丽水市区地处丽水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充分发挥其作为中心城区的作用与优势,依托其发展文化产业所需的历史、文化、景观、人才、资本、市场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工艺美术品制造业以及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文化会展服务业等多个文化产业门类,大力引进文化产业类公司总部或区域总部,形成区域文化产业重要的企业总部和产业集聚区,积极探索、引进新型文化产业业态。积极推进丽水青瓷、石雕等传统文化产业服务的科技平台建设,加快为区域五金机电、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IT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发展。

以“生态、休闲、文化、养生”为主题,加快丽水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开发,巩固、提升、建设东西岩、古堰画乡、城市温泉三大品牌景区,提升文化旅游内涵,打造瓯江文化商旅休闲服务业集聚区,推进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水平提升。做“精”东西岩景区,大力提升畲族风情旅游产品的质量,引导畲族歌舞表演和畲族风情展示、畲族文物陈列、畲族手工艺展示等项目精品化与品牌化发展;做“深”古堰画乡景区,结合通济堰景区的开发与古堰文化的挖掘,兴建古代自然水利博物馆,深化景区的文化内涵;做“特”城市温泉项目,探索“温泉+生态农庄”等具有特色的温泉旅游开发模式,促进以“养生”为内涵的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农耕文化产业园、农业生态科技园、“开心农场”等载体,在南明湖畔、东西岩、月亮湖等地构建以“创意农业”为核心,集经济、生态、景观、社会文化功能和游憩保健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

依托“古堰画乡”、巴比松油画陈列馆等一批艺术创作学习交流基地,完善设施、强化功能,大力开发油画生产基地、写生基地、工艺美术习训中心、画乡步行一条街、创意生活社区、生态休闲度假中心等项目,把“古堰画乡”培育成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集油画创作、国际摄影、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提升美术教育、摄影服务等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进一步办好古堰画乡摄影艺术节、油画创作艺术节、双龙庙会等节庆活动,创新节庆项目、探索运作模式、扩大节庆影响、做大节庆经济,提升文化会展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以万象文化创意园为重要载体,形成集综合艺术、设计传媒、工艺美术、展示及工艺产品交易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孵化、展示、交易平台,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等的发展。

龙泉剑瓷文化产业区块:深度挖掘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悠久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资源,做大做强剑瓷文化产业,构建剑瓷文化为主导“一苑(青瓷宝剑苑)、两基地(青瓷文化创意基地、中华宝剑文化园)、两园(青瓷宝剑产业园、剑村瓷谷创意园)、两景区(中国青瓷小镇、大窑龙泉窑遗址)”的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的要求,重点发展以剑瓷为代表的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在保持剑瓷工艺品原有的文化内涵前提下,加大研发投入、开拓新兴市场,青瓷产品努力向工业瓷和日用瓷延伸,龙泉宝剑产品坚持高档化与普及化并重。整合龙泉青瓷文化创意基地、青瓷宝剑苑、中华宝剑文化园、大窑龙泉窑遗址等剑瓷文化景区,继续推进披云青瓷文化园项目,建设魅力中国青瓷小镇,打造世界独有的高品质龙泉剑·瓷文化旅游景区,带动以剑瓷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发展;扩大节庆文化和会展经济的影响,依托文化产品会展中心、“中国龙泉青瓷·宝剑文化旅游节”等载体,积极打造有影响的剑瓷文化专业节庆会展项目,将传统民间节庆和城市新型会展活动有效结合;借智联姻研发新技术,大力实施市校合作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龙泉青瓷、宝剑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作用。

青田中国石文化产业区块:围绕“打造中国石文化之都”的总体目标,实施“他山之石,青田成器”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青田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的优势,以青田石雕产业化为引领,以扩大市场规模为重点,以引进珠宝玉石为突破,以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聚为载体,构建“山口镇、油竹街道、瓯南街道十公里石文化产业带”的总体布局,全力推进青田石文化产业创业创新,全面提升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石雕文化产业集聚区。

全力推进青田石雕设计制作中心,石料加工厂,石雕博物馆,青田石雕国际交易中心,青田石雕创意开发园区,石文化主题公园、石雕艺术学校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等建设,以现有原石交易、雕刻加工、市场销售为依托,培育一批民营石文化龙头企业;构建产业发展链条,加快青田石篆刻艺术的培育与发展,进一步丰富青田石文化内涵;将石文化与中国式的艺术养生概念有机结合并加以推广;依托地方优势开办石雕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提高传统工艺人才的专业技能,为快速发展的石雕产业提供人才,保障工艺品业及培训业的发展。

云和木制品玩具产业区块:围绕“小县名城”核心战略,按照“山水家园·童话世界”的县定位,着力打造“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和“山水童话乡村”,木制玩具制造业聚集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更加优化,逐步形成“一心(以童话为核心主题)两区(云和湖文化产业发展区、云和梯田文化产业发展区)三基地(木制玩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农耕文化产业基地、养生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以云和传统木制玩具产业为主导,做大做强木制玩具制造业。培育1-2家木制玩具上市企业,进一步拓展木制玩具产业链,提升产业文化与技术含量,建成国内实力最强、产品最为丰富、产业链最完整的木制玩具生产基地。推动产业聚集区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的发展,设立中国木制玩具技术开发中心、木制玩具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信息化推进中心、教学仪器研究开发基地、木制玩具文化创意研发中心等一系列机构,以创意与科技的融合来提升木制玩具产业的竞争力;以木玩主题公园、亲子公园、童话主题乐园、木玩博物馆、文化创意企业会所、木玩广场等内容的项目为重大载体,带动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积极利用木制玩具形态特色与现代传媒、影视动漫的关联性和结合点,强化产业融合,利用现代传媒、影视动漫的创意优势和品牌效应,推进木制玩具创意设计和衍生产品开发;积极开拓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完善“中国木制玩具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结合云和湖文化产业发展区、云和梯田文化产业发展区、农耕文化产业基地、养生文化产业基地等,推动木玩童乐旅游、生态养生游、农业观光游、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等主题的休闲文化旅游业发展。

庆元铅笔文化产业区块:以建设“中国铅笔生产基地”为契机,充分利用庆元县铅笔产业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不断增强庆元铅笔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带动庆元县域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铅笔、笔芯、橡皮头、软化板、印刷包装等一系列生产产业链的功能与水平,在提高铅笔产业集聚效应、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加快延伸产业链、破解椴木资源短缺难题、提高工艺水平及产品附加值等事关庆元铅笔产业发展重要问题上创新举措、攻坚克难,力争取得突破。集中铅笔产业发展的相关资源,加大项目投资建设力度,积极抱团发展。通过努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庆元的铅笔产业,力争把庆元县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铅笔产品研发基地、制造基地与品牌基地。

以生态文化、廊桥文化、香菇文化作为庆元文化休闲养生业的主打文化品牌。依托百山祖、巾子峰国家森林公园、大济历史文化村、月山古村落、西洋殿、竹口窑址等载体,以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及丰富的人文风情,着力打造华东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度假胜地,推进“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品牌形象建设。以“中国廊桥文化博物馆”建设为核心,做实“中国廊桥之乡”的文化内涵,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进廊桥文化园建设、廊桥模型等旅游纪念品开发、“走廊桥古道、赏廊桥美景”旅游线路开发、“牵手廊桥”婚嫁摄影基地建设。以香菇博物馆为龙头,推进香菇文化园建设、香菇实景生产基地建设、香菇功夫和菇民戏保护传承和发展、香菇宝宝等旅游纪念品开发、食用菌美食广场建设,推进“菇源”文化的创意和发展。

缙云黄帝文化产业区块:缙云祭祀轩辕黄帝历史悠久,养生文化在缙云源远流长,深挖黄帝文化及养生文化与仙都旅游相结合,重点打造缙云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

以仙都黄帝温泉谷开发为突破口,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仙都轩辕氏祭典”活动为载体,深入挖掘优势养生资源和黄帝养生文化,以“品位文化,怡然养神”为养生特点,大力发展黄帝文化养生产业;进一步挖掘道教、佛教等宗教文化,开发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加大生态游、乡村游、节庆游、科普游等旅游产品开发,同时,加强旅游纪念品开发,不断延伸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产业链。

进一步促进仙都影视产业的发展,依托表现小桥流水、阡陌纵横的江南田园风光的“天然摄影棚”品牌以及源远流长的人文资源,做实影视产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围绕“黄帝祭典”、“张山寨七七会”、“迎罗汉”三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做大做响“国遗”项目节庆文化活动品牌;依托现有正规化、专业化的民间剧团,通过举办婺剧比赛、婺剧交流、婺剧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缙云婺剧演出质量、推进以婺剧演艺业及相关产业为主体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发展;抓好仙都国家艺术写生中心,唐市写生创作基地、岱石美术写生教学基地等基地建设;鼓励包括舞台灯光在内的文化专业灯具制造业的发展。

遂昌汤显祖文化产业区块:以“汤显祖”作为遂昌的文化金名片,以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为龙头,深入开展汤显祖文化研究,丰富汤显祖文化品牌内涵,积极推进把汤显祖文化与遂昌人文景观、自然山水资源有机整合,实现长濂明文化园、好川文化产业园、汤公园建设、独山古寨、含晖国际休闲养生园、竹炭文化休闲观光园、三墩文化创意产业园、神龙谷景区等与汤显祖文化的有机融合,大力开发一系列“汤显祖文化”文化旅游休闲产品。

以汤显祖文化节为平台,举办民间传统艺术展演;发挥古典名著《牡丹亭》原创地的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全国性昆曲文化活动;以汤显祖纪念馆和昆曲十番古乐坊为基地和中心,壮大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与文化会展服务业。

重点依托三墩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竹炭产业园,建设艺术品创作基地,营造贵金属饰品、炭陶、竹炭、根艺、书画、刺绣、剪纸、奇石、蔡和脸谱等艺术品创作群落,形成集创作、展示、交易、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艺术品产业集聚区块;依托人文自然环境优势,以“国际摄影创作基地(南尖岩景区)”等载体,承接影视拍摄业务,逐步进入影视业。

松阳写生摄影养生产业区块:“千年古县·田园松阳”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悠久的农耕文化、道教文化、古建筑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资源,是松阳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以田园风光为品牌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和以摄影为主题文化艺术服务业是松阳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全力打造“长三角田园文化休闲娱乐目的地”的重要支撑。

深度挖掘历史名城、人文卯山、千年斜塔、原始箬寮等底蕴特色,积极推进打造箬寮、延庆、卯山等一批核心景区。依托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悠久的农耕文化,大力发展茶乡游、摄影风情游、田园休闲游、宗教文化游等特色旅游,形成一批松阳特色旅游精品。

以寨头摄影休闲园为中心,十大摄影基地为节点,串联起四都、三都、谢村等摄影基地周边乡村旅游点和景区,深入挖掘松阳深厚的农耕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和秀美的田园山水,重点发展摄影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以乡村798(中国写生学院)等园区为载体,不断完善写生基地的设施与条件,吸引更多的艺术人才来松阳写生、创作、交流,加强艺术创作基地与各类艺术机构的合作,拓展办学空间。

景宁畲乡文化产业区块:依托民族特色和生态资源优势,按照“神奇畲乡、秀美山水、休闲胜地”的城市定位,建成全国畲族文化总部,打造华东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基地,形成畲族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畲族风情演艺业、民族工艺品加工业、民族体育休闲养生业等四大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以畲族风情省级旅游度假区、千峡湖休闲区、鹤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外舍新区新型城市综合体、千年山哈宫、畲族文化创意产业园、生态农业休闲体验园等项目为依托,加快畲族文化挖掘、弘扬与创新,提升“中国畲乡”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依托畲族风情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和各类节庆会展活动,充分挖掘畲族风情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畲族文化娱乐服务业,积极推动民间文艺团体发展,激活演艺市场,以大型畲族风情舞蹈诗《千年山哈》为核心,打造若干个在华东地区有影响、有特色的演艺团体和演艺品牌;加快开发以畲族民间手工艺品为基础的旅游产品和创意生活配套产品,大力开发畲族服饰、畲族银器、竹制工艺品等具有艺术价值的手工艺品,推进形成以民族特色商品为主导的创意产品以及配套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交易的综合空间,打造全国少数民族特色商品创意产业园;依托畲医畲药、山水温泉、畲家美食等独特资源,大力发展打造集休闲度假、康体保健疗养于一体的山寨农庄养生业;立足乡村梯田、古民居、惠明茶园等乡村自然人文资源,打响景宁“休闲养生福地”品牌。

十大文化产业园区

丽水万象文化创意园:利用原油泵厂厂房及旧址,拆迁建筑面积3180平方米,改造建筑面积14012平方米,建设艺术区、综合展览区、设计工作室区、工艺美术区、休闲文化区、景观广场等项目,成为全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区、特色文化展示区、文化艺术传承区和文化艺术产业经营区,将使丽水各地的民间工艺文化资源从散落各地走向产业聚集,从丽水制造走向丽水创造,使人们在可游、可观、可创业的空间环境中,感受到从文化转换成生产力的无限魅力。

古堰画乡古堰画乡的开发以“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的理念为指导,突出优势和特色。包括写生基地项目、艺术学校项目、画廊步行一条街项目、画家村项目、行画生产基地项目、艺术展览馆项目、生态休闲度假中心项目等,是集美术写生基地、创作基地、商品油画生产基地、生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成为长三角门类较全的行画生产基地和最大的自然风光写生和创作基地。

龙泉青瓷宝剑文化园是整合龙泉青瓷、宝剑产业的核心资源,集龙泉青瓷、宝剑文化传承、文博展示、学习交流、创作教学、收藏鉴赏、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后将成为中国龙泉青瓷、宝剑的文化研究中心、创意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制造中心、人才中心、对外交流、展示、交易的中心以及剑瓷人才培养基地,努力打造成浙江省特色文化产业基地。

青田石雕文化产业园以石文化为主题的青田石雕文化产业园,集原石、加工、博览、交易于一体的石雕文化产业集聚区,是青田石雕文化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推动石雕产业向集团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现代产业发展轨道迈进,是青田展示石雕文化内涵、打造中国石文化之都、实现“石雕百亿产业”的奋斗目标的重要载体。

云和木制玩具产业基地云和木制玩具产业基地集聚了数百家木制玩具生产企业,原材料、产品设计、生产技术、人力资源和资本高度集中,并打造了“中国木制玩具城”的区域品牌。基地内木制玩具主题公园、木制玩具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木制玩具会展中心等项目成为云和加快发展和提升文化产业、木制玩具产业、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撑,基地将成为全国一流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和木制玩具文化产业集聚中心、创意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庆元铅笔文化产业园在铅笔产业较为集中的竹口镇打造庆元铅笔文化产业园,建设铅笔博物馆、铅笔文化主题公园、铅笔文化展示厅、培训中心、铅笔文化研发中心、企业规范化厂房、铅笔创意精品一条街等,集铅笔历史文化博览、铅笔(古老与现代)工艺品展示、铅笔文化休闲娱乐、铅笔生产与销售一体化,把铅笔文化与工业生产相互融合,着力推动铅笔制造业升级。成为极具特色、创造力和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园,是将庆元铅笔产业打造成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

缙云仙都文化产业基地:深度挖掘黄帝文化,以缙云仙都·黄帝温泉谷旅游综合体、中国丽水黄龙休闲养生城等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以仙都优美自然风光为依托,打造表现自然清新环境优美的江南风光为主题的影视外景拍摄基地;进一步落实好有关婺剧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以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婺剧民间演出院团为基础,进一步延伸婺剧演艺产业链;以已有的品牌节庆项目为平台,扩大缙云的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建成集休闲旅游、影视拍摄、石文化欣赏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

遂昌三墩文化园:立足于乡村休闲旅游,建设融住宿、娱乐、购物、体验于一体的乡土文化旅游中心,包括民俗风情街、古民居村落、特色文化主题馆群、民俗文化演艺、陶艺文化村、老年养老中心、综合接待中心、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自驾车服务中心等项目,成为全县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县级休闲旅游接待中心。

松阳生态休闲文化创意园:以松阳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依托,以田园农耕文化体验、创作为主题,打造一个集生态休闲、生活体验、文学采风、艺术创作、艺术品展销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使之成为文人墨客必到的世外桃源,艺术家趋之若鹜的人间天堂。

景宁畲族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挖掘、弘扬、创新畲族文化、展示畲族风情特色为主旨,包括畲族风情演艺、畲族民间手工艺品、畲族服饰等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交易等内容,打造集创意文化、创意旅游、创意农业、创意工艺品生产,融展示、交流、休闲、商业、服务于一体的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园区。

四、重点发展行业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第一比分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中共浙江省委第一比分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中共丽水第一比分网、丽水市人民政府第一比分网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丽水的人文资源禀赋和文化产业基础,以现已有较好基础的文化产业为先导,着力发展具有丽水特色与优势的文化产业,按照“超前谋划,高点定位、突出时序、错位发展”的思路确定重点发展行业,集中政策支持和资源要素集聚,促进其集约发展;努力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实施产业梯度发展,最终实现全市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与专业化发展,力争较短时间内形成以工艺美术品制造业、文化用品制造业、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文化艺术服务业、文化会展服务业等六大行业为重点的丽水文化产业体系。

丽水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分时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文化产业的要求、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的建设进程,在近期(2013-2016)和远期(2017-2020)分别确定重点发展行业、积极发展行业和培育发展行业,给予不同的支持力度,通过在特定的时期重点发展行业的超常规发展,进一步夯实文化产业优势门类基础和实力,不断提升文化产业优势门类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和影响力,以文化产业优势门类带动其他门类的发展,使全市文化产业整体水平、规模总量和发展效率均有明显的提升,成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强有力的引擎。

(一)工艺美术品制造业

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的发展以龙泉宝剑青瓷、青田石雕等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产业为重点,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先进技术手段,着力提高产品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引领产业高端化发展;发展畲族民族工艺品及木质、竹质、炭质工艺品的开发与设计,提升文化价值;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将工艺美术品的创意生产引入相关园区内,改变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小、散”的现状,推进工艺美术品制造业集聚化发展,壮大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的规模。

建设好龙泉青瓷宝剑文化园、青田石雕创意产业园等工艺美术品产业聚集区,借助外脑,引进国际、国内著名的创意大师和国家、省工艺美术大师,打造国内高水平的以“龙泉青瓷”、“龙泉宝剑”、“青田石雕”为代表的陶瓷、刀剑、雕刻工艺品产业化基地,使之成为全国有影响的陶瓷、雕刻艺术品收藏、交流、展示、研究、教育和创作基地。

加大剑瓷、石雕等工艺美术品设计、制作人才的培养。通过举办工艺美术大师评比、工艺品制作大赛、校企联合培养工艺美术人才等形式,加快丽水本地工艺美术品设计、制作人才的培养。

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工艺品美术业,努力营造工艺美术品创作和交流的良好环境和艺术氛围,逐步建立工艺品经营企业诚信制度,规范发展工艺美术品交易市场。

(二)文化用品制造业

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为导向,利用已有产业集聚优势,推动文化产品制造业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推动传统文化用品制造业与文化、科技的融合,推动文化用品制造业与其他文化产业的门类融合,从而加快木制玩具、文化用品(铅笔、金笔)、青瓷文具、竹制品、体育用品、装饰用灯和影视舞台灯等产业的转型升级,增强文化用品区域品牌的竞争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以云和木制玩具产业基地为核心,推动木制玩具与幼教、旅游、动漫结合,实现产业从产品生产型向文化创意型提升,同时结合养生产业发展,积极创新、开发专门针对老年人乃至成年人的木制益智玩具等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通过不断拓展木制玩具的内涵,积极打造全球最大的木制玩具生产和出口基地。培育1-2家木制玩具上市企业。

依托中国(遂昌)竹炭制品应用研发创新产业园区、庆元“中国竹制品生产基地”等载体,强化竹制品、竹炭制品系列开发,继续发展以玩具、户外家具、工艺品为主的竹木制品加工业,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加大竹炭制品与养生产业的结合,开发一系列竹炭纤维养生保健制品。

充分依托丽水块状经济基础,依托青田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庆元县“中国铅笔生产基地”、莲都的金笔制造业、缙云灯具业等产业基础,鼓励企业创新创业,以“定位高端、内涵丰富、设计先进”为导向,积极拓展文化体育用品的内容和形式,提升特色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链,将丽水市打造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区,形成一批销售规模大、示范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三)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

秀丽的生态风光与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丽水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充分发挥丽水市生态环境优势,加大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依托畲乡文化、华侨文化、剑瓷文化、石雕文化、摄影文化、茶文化、廊桥文化等乡土文化,开发融历史人文与山水风光于一体的旅游线路,以大型旅游景区建设为切入点,全力推动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发展。

丽水是全国首个被授予“长寿之乡”的地级市,要以 “长寿之乡”为契机,进一步挖掘道教养生文化,弘扬黄帝文化,打响“第一比分网,养生福地,长寿之乡”品牌,打造中国生态休闲养生示范基地。

坚持以大景区建设为中心,继续强化高等级景区建设。重点推进南明湖高等级旅游景区、丽水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缙云仙都景区综合提升工程、千峡湖旅游综合开发、景宁畲族风情省级旅游度假区、云和湖景区、遂昌湖山旅游(度假)区、丽水休闲养生基地等重点旅游项目和市区“一湖三山三岛六区十景”的建设,进一步加大市区白云森林公园、古堰画乡、九龙湿地、龙泉山旅游景区、缙云仙都黄帝温泉谷、青田石门洞风景区、云和梯田、庆元百山祖景区、松阳箬寮原始林景区、龙泉青瓷文化创意基地、中华宝剑文化园、中国青瓷小镇等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力度。

依托旅游景区和旅游营地,积极开发山地自行车、山地汽车、拓展、攀岩、垂钓等户外休闲运动。利用千峡湖和云和湖等大型水域,开发建设生态化的游艇旅游基地,开发水上飞机观光产品和水上滑翔旅游产品。

进一步开发旅游产品,形成农林水产旅游食品、健康养生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旅游度假实用产品、旅游度假饮用水等五大旅游商品系列。

进一步做好文化休闲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积极采用微电影、微博营销等多种新的营销方式,在保持长三角主要客源同时,大力开拓海西地区旅游市场,并努力向海外市场介绍推广丽水特色文化休闲旅游产品。

(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

进一步提升广告业的创意能力和制作水平,加强外引内联工作机制,借助“外脑”,设立设计大师工作室,打造企业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实现“丽水制造”向“丽水创造”转变。

进一步加大数字动漫、游戏软件开发产业的扶持力度,以绿谷信息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强化服务,优化环境,积极引进一批重点文化软件开发服务企业,培育一批动漫制作、软件开发人才,提升文化软件服务产业的竞争力。

积极培育工业设计业,大力发展建筑设计、服饰设计、环境规划设计、园艺设计、城市色彩设计等新兴设计业态,充分利用工业设计对二、三产业的关联度、渗透度和整合度,立足于丽水传统产业基础,以优势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需求为重点,大力提高传统优势产业研发设计水平。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严厉打击对设计产品的侵权行为,推进行业自律,建立有序、健康的设计业竞争环境。建立良好的设计创意交流环境,举办创意设计高峰论坛,定期举办创意设计比赛。

(五)文化艺术服务业

致力于打造国际摄影名城的目标,推进丽水市摄影发展规划的落实,建立扶持摄影发展的工作机制,积极利用政府购买、贷款贴息、评选奖励等手段支持摄影产业加快发展。

立足“中国摄影之乡”品牌优势,建设摄影文化聚集区,形成一批有影响的摄影基地、交流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带动全市摄影事业和摄影产业快速协调发展,办好国际摄影节等重大摄影文化活动,成为标志性活动品牌;扶持专业和群众性摄影沙龙、社团、俱乐部建设,努力提高水平,扩大影响,成为专兼结合的摄影载体品牌;办好各种影展、学术讲座和交流,成为理念创新推广品牌;办好摄影产品和要素市场,成为摄影产业发展品牌。

推进丽水摄影俱乐部、摄影器材交易市场、摄影作品交易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抓好中国摄影排行榜、丽水摄影高端论坛等活动平台。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摄影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丽水摄影博物馆、《丽水摄影》杂志、丽水摄影网在促进摄影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完善各地写生与创作基地的功能,吸引长三角与海西地区高校美术及相关专业在丽水设立写生教学实践基地,加快文化艺术培训业的发展;加强品牌营销,吸引更多的艺术创作人才入驻丽水进行艺术创作生产;做实油画生产基地,积极开拓油画市场。

积极发展极具民族特色的畲族风情演艺和地方特色的缙云婺剧等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培育并形成婺剧演艺业产业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扶持各类人才和民间艺人自筹资金组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投入力度,择优扶持,在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剧(节)目创作、人才培养、演出设备配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统筹、整合丽水全市影视外景拍摄资源,积极探索全市影视外景拍摄基地新的管理体制与运作模式,培育骨干影视外景拍摄服务企业,提高影视拍摄的服务能力、水平与质量,将丽水全市打造成江南最佳的影视外景拍摄基地。

(六)文化会展服务业

充分发挥节庆会展“城市窗口、企业盛会、交流平台、人民节日”的功能,注重市、县联动,加大各类特色会展展馆建设的投入,不断拓展会展市场,引进新型会展,增加经济效益与行业带动效应。

立足文化资源优势,通过节庆平台充分展示丽水文化的个性和内涵。重点办好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文化旅游节、青田石雕文化节、云和木制玩具文化节、庆元香菇文化节、缙云黄帝文化节、遂昌汤显祖文化节、松阳开茶节、景宁中国畲乡三月三、华侨大会等十大节庆活动,使之成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国际性的文化交流平台,提高瓯江文化影响力。

逐步形成“以节养节”、“以展生财”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由政府为主组织的节庆会展活动,要逐步实现从政府主办到市场运作的转变,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的节庆会展运营体系。

鼓励和扶持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节庆会展活动落户丽水,开发节庆会展衍生产品,延伸节庆会展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会展企业创意策划、招商代理、广告代理、布展设计的综合水平,开发会议培训、拓展训练等项目,推进文化会展服务业向宾馆酒店、购物旅游、设计装潢、广告、中介等服务领域的延伸。

五、保障机制与实施措施

确立服务引导机制、项目推进机制、政策扶持机制、人才培育机制和市场提升机制的五大保障机制,并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为引领丽水文化产业提速发展提供保障。

(一)服务引导机制

依托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从联运统筹管理、创新激励管理、专项扶持、重点产业、产业集聚等方面予以重点引导和有效管理,增强丽水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1.成立专门机构,形成联动组织机构,统筹管理。把握“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和“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建立健全由市领导亲自挂帅,宣传、发改、财税、科技、国土、旅游、工商、经信、文广新以及其它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市级文化产业管理决策机构;各县(市、区)参照市里规格建立健全相应的文化产业管理决策机构;逐步完善全市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两级联动工作机制,逐步加强各县(市、区)文化产业协调合作的平级协同工作机制。

组建丽水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丽水市文化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丽水市文化产业发展招商管理办公室等机构。其中,丽水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落实产业发展的责任主体,健全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2.建立健全创新发展激励管理机制,重点推进丽水特色优势文化产业发展。把握文化产业发展中“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点,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的“五大平台”、“八大工程”和“十大计划”基本思路,以重点行业门类为主,建立丽水文化产业的重点行业和特色门类的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创新企业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通过创新激励机制进一步推进丽水文化产业平稳加速发展。

3.形成文化产业带动机制,促进产业间战略融合,全面扩大经济总量。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以创意消费为内生驱动力,以市场细分为开发前瞻,以商业模式升级为抓手,以消费结构升级形成“倒逼机制”的产业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的互动融合和产业链延伸,加强丽水文化产业与丽水传统优势产业、休闲观光产业、绿色生态农业、特色精品农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融合,在原有传统产业有机整合基础上的重新分工,大力开发创意品牌、创意旅游、创意农业、创意社区、创意生活等产业战略融合业态,通过创造需求、引导消费,逆向激活文化产业与丽水各行业融合的链式反应。

4.加强政策保障措施,设立丽水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发挥产业引导作用。针对文化产业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特性,加强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前期引导制度、中期规范制度和后期检查制度等政策保障措施,发挥公共财政在发展文化产业上的导向作用,对优势产业、基础设施、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支持,集中扶持一批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5.完善文化产业及行业统计制度,及时把握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建立与国家和省、市有关考核体系相衔接,又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完善文化产业及行业统计制度。对统计范围涉及到的行业做好全面仔细的统计、检查、核实、评估工作,健全统计部门和各部门分工合作的统计工作机制,加强产业运行情况的统计监测与分析,定期发布全市文化产业统计分析报告。

6.加快制定文化产业考核评价体系,健全文化产业指导的工作例会制度。加快研究制定丽水文化产业考核实施办法,把文化产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重点对各县(市、区)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指标、重点任务、政策落实和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建立健全各级文化产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例会制度等工作机制。

7.发挥针对性理论研究的指导作用,提高丽水文化产业管理的科学性。加强丽水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前瞻性理论研究,为丽水文化创新和产业发展奠定理论基础;提高丽水战略性和基础性文化产业门类的发展战略研究,以理论引领产业发展,提高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强化丽水文化产业政策、行业规范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定期编写丽水文化产业发展简报,为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信息支持。

8.推进文化产业行业协会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针对文化产业管理不同于文化管理,是意识形态和市场经济双重作用下的产业结构,由政府机构协调组建各级各类丽水文化产业行业协会,按照“一业一会”、“专业专会”的理念,加强各重点行业协会的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沟通、协调、自律与助推作用,发挥其代表、沟通、协调、监督、统计、研究、服务的职能,使之成为连接政府和企业的纽带桥梁,成为沟通经济管理层和社会投资者的向导,成为良好市场秩序、公平市场关系的监督与维护者。

(二)项目推进机制

发挥文化产业以项目盘活企业、以项目带动市场、以项目推动经济的最佳发展模式,建立筹集项目的能力,拓展筹集资金的渠道,以丽水特有的生态福地和文化基石,筑巢引凤,与文化产业发达地区对接,主动承接雁行模式的文化生产环节,拓宽丽水文化产业发展项目,扩大丽水文化产业生产总量,建立高效的项目推进机制。

1.研发文化产业高新项目,建立“产学研资”联动合作机制。加强官产研资合作,鼓励丽水各级政府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金融机构、各类基金开展战略合作,研发适合丽水的文化产业高新项目,并实施成果转化;推动丽水文化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资”合作新机制。鼓励引进拥有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通用标准的文化产业项目,带动丽水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2.制定项目标准,确定并保障现有鼓励类重点项目,编制重点项目招商目录。落实《国务院第一比分网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发〔2005〕10号)、《国务院第一比分网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和《浙江省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指南(2009)》(浙发改社会〔2009〕1055号)的精神,制定非公有资本进入丽水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鼓励类领域和允许类领域;编制丽水文化产业利用外资、民资、社会资本项目的指导目录,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科学、有效地引导外资、民资、社会资本投向丽水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文化产业领域;编制“丽水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招商目录”,积极吸收社会资本进入丽水文化产业,培育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

3.积极吸引文化产业项目落地,实施重点项目“一事一议”政策。坚持“非禁即入”原则,以大项目招商、楼宇招商、地块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形式,重点加大对文化产业知名企业、规模企业、品牌活动的引进力度。建立吸引全省乃至全国文化产业项目落户丽水的激励机制,对文化内涵丰富、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文化产业项目实施“一事一议”的政策。确定对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实行联络员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跟踪服务,严格把关项目定位、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建设进度等关键环节,并在要素保障、项目报批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4.完善文化产业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经纪、文物及艺术品评估鉴定、技术交易、推介咨询、担保拍卖等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其规范运作。围绕知识产权代理、技术研发、信息提供、信用担保、法律咨询等环节,健全社会化、市场化的中介服务体系。积极支持各类文化经纪人和经纪执业人员开展业务。加大创意品牌推介力度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在文化产业中的实施和运用;搭建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保障并促进文化创意产品的合理、有效流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和严厉打击各种违法侵权行为。推动和引导文化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强化行业协会集中办理公共事务、维护共同利益、降低运作成本、规范行业行为、提高行业发展质量等职能。

5.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注重招商推介,扩大内引外联。充分依托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资源,通过开辟专栏、组织专题、设立论坛等形式,利用各类媒体和重大社会活动宣传丽水文化产业亮点,策划举办高水平文化产业主题论坛、学术交流、会议会展等活动,推介优秀品牌、知名企业和代表人物,树立和增强丽水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加强对丽水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宣传力度,推进丽水文化产业“走出去”。

6.重视项目建设的过程控制,适时强化项目考核。按照项目建设既定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项目推进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细化工作措施,对每一个项目的全程服务情况详细记录,动态管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由“丽水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各项目推进小组进行定期考核,设立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成效显著的项目推进小组。

7.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培育集群效应。鼓励古堰画乡、万象文化创意园、龙泉青瓷宝剑文化园、青田石雕创意产业园、景宁畲族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园区、集聚区争创国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鼓励园区开展各类招商、项目推介、宣传等活动。加快丽水文化产业园区内配套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机构建设,利用“政府主导”、“市场配置”、“龙头培育”、“集群发展”的理念把主要特色文化行业、相关文化企业、研发机构、艺术家工作室、中介服务机构等有机组合,在空间经济上形成创意要素密集区,通过激发创意和分享经验,提升丽水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文化企业的创意能力和产业园区的市场竞争能力。并以此吸引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创意企业入驻丽水文化产业园区,共享优势资源,拓展市场空间,实现丽水文化产业集群的溢出效应。

(三)政策扶持机制

以政策扶持机制为保障,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基地加大资金投入和加强政策配套,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1.财政政策。用好丽水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奖励、贴息、资助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文化创意设计中心等方面建设,用于文化产业重点企业、优秀创意团队、优秀创意人才、优秀文化产(作)品的评选评定和奖励,用于文化产业相关论坛、展会的举办与宣传,用于支持文化产品成果转化、市场拓展以及吸引文化企业来丽水投资,对文化产业园区内新成立或新引进的文化企业租用生产研发用房提供一定的房租补贴等。

2.投融资政策。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九部委《第一比分网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2]94号),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的对接合作,探索开发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和贷款模式,加大有效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结合丽水文化产业发展特点,开发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并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或贴息补助。完善文化产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支持和引导担保机构为文化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担保公司专门为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按担保业务额的一定比例给予风险补偿。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对上市成功的给予一定的补助与奖励。

3.税收政策。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的一定期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对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文化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文化企业或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文化企业一个纳税年度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4.土地政策。积极利用现有规划用地兴办文化产业。按各区块的功能定位,对所有规划用地进行综合开发,吸引相应的文化产业项目入驻。加大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用地支持力度,规划确定的重点文化产业基地、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以及优势文化企业的用地空间位置、规模等信息,应尽量纳入市、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三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或“有条件建设区”范围,确保文化项目建设“落地”或预留发展空间。积极鼓励利用存量土地发展文化产业,加大对低效利用土地的盘活利用和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力度,确保文化产业在内的转型升级项目用地优先供应,在不改变土地法定用途的前提下,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文化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或土地资源兴办文化产业。鼓励文化经营单位和个人利用自有土地资源进行产业开发,在确保原有文化设施面积的前提下,通过合法方式盘活资产。

(四)人才培育机制

通过构筑人才高地,解决目前人才紧缺,特别是高级人才稀缺,突破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1.强化培养。支持有关高校院校、中职学校和企业等多方力量,建设一批人才培训基地或实训基地;鼓励民族(传统)文化技艺大师传人收徒授业,对以师承关系学习民族(传统)技艺,取得相应资格的,可以享受相应的人才待遇。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启动“文化创意人才梯队工程”。

2.大力引进。深入实施人才战略,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柔性引进模式,积极组织开展国内外招聘高层次、高技能文化创意人才工作,引进一批文化名人、名师及横跨经济和文化两个领域的文化企业领导人才、文化经纪人和其它相关专业人才,努力造就一支掌握先进知识生产力的复合型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名人与文化大师组成的人才队伍。形成包括住房、子女入学、落户等在内的文化创意人才引进“一揽子”政策。

3.完善机制。组建人才评估专家委员会,建立完善、规范的人才评估制度。探索高层次的人才的信息数据库建设,畅通供需信息发布渠道;建立高级人才信息管理协调制度,建立开放共享的高端人才信息库、分类人才资源信息库,建立文化产业咨询专家名录。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加大对人才进修、研修、考察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资助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在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大城市设立研发中心,吸引更多的人才为丽水文化产业发展服务。

(五)市场提升机制

以重点门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为抓手,大力实施丽水文化产业市场提升战略。通过培育丽水特色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经济,打造一批文化品牌企业,鼓励文化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影响的知名企业,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

1.健全现代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加大对传统工艺品、文体用品、书报刊、电子音像、演出娱乐、网络服务等文化产品市场扶持力度,探索发展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努力构建重要的文化生产和投资市场、影视制作与交易市场、文化休闲与创意旅游市场、养生娱乐与节庆服务市场等专业市场;积极推进文化产权包括股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上下游的交易,通过市场推动内资与外资、虚拟文化与实体产业、文化与资产的对接方面发挥专业化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文化流通业,积极培育文化服务消费市场;同时,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抓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2.加强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强化黄帝文化、汤显祖文化、畲族文化、华侨文化、茶文化、香菇文化、剑瓷文化、石雕文化、木玩文化、廊桥文化、巴比松文化、摄影文化、白莲文化等“瓯江文化”品牌,加大文化品牌推介力度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在文化产业中的实施和运用;搭建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保障并促进文化创意产品的合理、有效流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推动和引导文化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强化行业协会集中办理公共事务、维护共同利益、降低运作成本、规范行业行为、提高行业发展质量等职能。

3.加强重点文化企业的培育。积极扶持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充分发挥重点文化企业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在文化产业重点发展门类中,遴选并重点培育一批文化企业,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成为丽水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市“重点文化企业”可优先申请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贷款贴息、资助、补贴等扶持。同时,优先推荐市“重点文化企业”文化产业项目争取国家、省其它专项资金扶持。各县(市、区)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在土地、资源要素价格等方面给予市“重点文化企业”相应的优惠政策支持。优先推荐市“重点文化企业”参与各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先进单位评比奖励活动。建立市“重点文化企业”人才培育机制,培养一批懂文化、善经营、会创新的高端复合人才和各种技能实用型人才,优先推荐市“重点文化企业”有关负责人参与全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等评比活动。加大对市“重点文化企业”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打响市“重点文化企业”的品牌。鼓励和支持市“重点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附件1:

丽水市文化产业重大建设项目表(2013-2020)

序号

市本级建设项目

建设

性质

建设规模与内容

规划投资

(万元)

建设时序

1

处州府城与历史街区

新建

规划用地170亩。主要包括处州府城墙修复,厦河门历史街区和刘祠堂背历史街区建设。

45000

2012-2017

2

丽水环南明湖旅游景区

续建

主要包括名人南明、白云森林、万象山、一吻千年、浪漫白岩、琵琶岛欧陆风情园、古城岛会议接待中心、中岸岛会展中心等景区。南明山景区总规划总面积11.77平方公里。白云森林总规划面积为25.98平方公里,景区规划面积4150亩。一吻千年规划总用地面积约750亩。琵琶岛欧陆风情园170亩。古城岛会议接待中心180亩。浪漫白岩规划面积1000亩。

488000

2009-2020

3

万象山文化创意产业园

新建

改造建筑面积14012平方米,建设艺术区、综合展览区、设计工作室区、工艺美术区、休闲文化区、景观广场,配套建设道路、给排水、绿化等设施。

6700

2013-2020

4

绿谷信息产业园

新建

以流媒体服务、呼叫中心、云计算及云服务、嵌入式软件、网游增值服务、软件服务外包和工业设计等领域为重点的产业基地。项目规划用地1000亩。

一期330000


5

丽水国际影视城

新建

影视制作中心、影视发布中心、影视培训中心以及后勤保障等,打造集影视产业基地、旅游、度假、休闲、康体、娱乐的多功能产业基地,并串联起丽水各大景区,共同打造丽水市国际影视基地。项目规划用地4000亩。

1320000


6

欧陆风情园

新建

该项目位于丽水市莲都区琵琶圩南岸,主要建设冒险岛水世界、欧洲小镇、景观桥等,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139000


7

丽水报业大楼

新建

目总建筑面积27000 平方米 ( 含地下室6485 平方米 ) ,主要建设业务用房、行政管理用房、附属用房及相应的停车、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

15300

2013-2015

8

丽水市图书馆

新建

总用地44.16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14000

2013-2014

9

全市多厅影院建设

新建

推进市区、龙泉、青田、云和、庆元、缙云、遂昌、松阳、景宁等市县多厅影院建设

20000

2013-2016


莲都区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

建设规模与内容

规划投资

(万元)

建设时序

10

浙江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

续建

规划用地3000亩,建设集城市休闲,温泉养生,湿地观光,艺术体验为一体的高品位综合型滨水度假区

528000

2010-2020

11

浙江丽水城市花园温泉度假中心二期工程

续建

按五星级度假酒店和4A级景区标准建设,主要建设五星级大酒店及其配套工程、温泉景观房产等

75000

2010-2015

12

古堰画乡文化产业基地

新建

建设油画一条街、艺术风情一条街、画家会所、画家村等,总用地150亩。

40000

2013-2017

13

古堰画乡印石展览馆和画廊项目

新建

总用地11亩,印石展览馆,画廊,配套用房

20000

2013-2016

14

通济堰养生文化园

续建

主要建设内容为民间艺术展区、养生文化区、精品酒店等设施。

15000

2012-2015

15

东西岩景区提升和拓展项目

续建

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向外延拓展,建设集丹霞地貌、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为一体的山地休闲型旅游区,下辖东西岩景区、巨溪三岩寺景区、赤坑水库景区等,主要建设景区内东明洞、西明洞、畲家寨、状元楼、老竹风情旅游购物街、赤坑水库、太极文化园、红色文化基地等。

50000

2012-2020

16

莲都区白前恐龙遗址游乐园

新建

建休闲、游乐公园以及野生动物园。

30000

2013-2020

17

鱼跃文化产业园

新建

总用地约112亩,拟建包括鱼跃酿造技术研发中心、酿造体验中心、博物馆、德胜客栈、秦观纪念馆、全恩德太极馆、鱼跃艺术馆、生产区域厂房等。

22000

2013-2015

18

莲都畲族风情文化园

新建

规划总面积2平方公里,包括畲族文化展示区、影视制作区、旅游接待区及配套宾馆等附属设施建设。

40000

2013-2020

序号

龙泉市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

建设规模与内容

规划投资

(万元)

建设时序

19

中国青瓷小镇

续建

以披云青瓷文化园为中心,将曾芹记百年古龙窑、青瓷一条街和源底古村落进行有机融合,建成青瓷产业的集聚区、龙泉青瓷文化的体验区和休闲旅游的度假区。项目用地500亩。

11000

2008-2013

20

青瓷文化创意基地(二期)

新建

以博物展示区为核心,设置大师园、中国·龙泉青瓷城、大师传承园等区块,集文化传承、文博展示、创作教学、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项目用地660亩。

74000

2013-2016

21

青瓷产业园

新建

以浙江龙泉工业园区中以“园中园”方式建设,主要安排培育和新引进的高端产业瓷企业。项目用地200亩。

20000

2013-2015

22

宝剑产业园

新建

安排规模以上刀剑企业入驻,成为刀剑产业骨干企业的集聚中心。项目用地200亩。

10000

2013-2016

23

瓷谷创意园

新建

充分利用工业遗存,立足文化创意特色,集中培育未来的大师。项目用地300亩。

3000

2013-2016

24

剑村文创园

新建

位于西街街道河村村区块,集中一批有影响力的大师,打造成为龙泉宝剑的精华、品牌展示地。项目用地300亩。

15000

2013-2016

25

中华龙泉宝剑文化园

新建

以宝剑文化为内容,以人文风光为主题,主要包括博物馆区、大师园、会展中心区、武侠主题街等建设内容。项目用地370亩。

20000

2013-2018

26

宝溪龙窑文化挖掘与开发

新建

对宝溪龙窑进行整体规划、保护开发,建设成融遗址保护、文化旅游、青瓷寻踪于一体的文化公园。项目用地400亩。

3000

2013-2016

27

大窑遗址公园

预备

对溪口瓦窑窑址、小梅瓦窑窑址进行整体规划、保护开发,建设成融遗址保护、文化旅游、青瓷寻踪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具体区块为综合活动区、特色游览区、青瓷文化区、古迹观光区。项目用地400亩。

3000

2015-2018

序号

青田县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

建设规模与内容

规划投资

(万元)

建设时序

28

中国青田石雕集团公司建设项目


石雕产业园区建设及引进企业,进入高端拍卖和文产所交易,重点区域市场拓展,打造国际雕刻石集散中心;推行公盘交易;石雕博物馆改造,建设篆刻文化村,打造中国篆刻基地,全国性的石雕产业创意设计大赛;成立青田石雕产业化研究院,举办研讨会,金石联盟助推石雕发展。

150000

2013-2018

29

青田石门洞创建5A级旅游景区建设

续建

进一步提升景区层次,丰富景区内涵,石门洞创建国家5A景区

50000

2012-2016

30

高市乡生态乐园建设

续建

规划用地320亩,包括室内滑雪场、户外拓展基地、跑马场、参与性农业观赏基地、依山布势的休闲酒店等,创造集参与、休闲、娱乐、观赏,、养心于一体的浙西南旅游休闲胜地。该项目将和石门洞景区、陈诚故居、洞背伯温古村等现有景区相配套

35000

2012-2016

31

青田中国石雕文化旅游区二期工程项目

续建

建设矿山公园、大师艺术馆群、石雕原石市场等项目,充分挖掘青田石文化产业的旅游附加值,开发青田石的旅游产品,把青田石产业与旅游业开发结合起来,使之与观光购物、休闲融为一体,形成青田石文化旅游产业链



32

青田县文化会展中心工程

新建

集多功能会场、展览、影剧院、办公和商业为一体的文化会展中心

24900

2010-2013

序号

云和县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

建设规模与内容

规划投资

(万元)

建设时序

33

云和木制玩具文化创意产业园

续建

用地20公顷,建设木玩博物馆、南山教育拓展题公园、木玩产业服务综合体等

500000

2011-2015

34

木玩游乐世界

新建

用地2400亩,主要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大型室外游乐场,木玩动漫基地,木玩主题雕塑,涵盖餐饮、购物、养生休闲等功能的商业街,停车场等

260000

2016-2027

35

梯田休闲景区提升项目

续建

主要建设观景平台、游客接待中心、农家旅社、大型停车场、建设大湾龙井坑、沙铺大峡谷、高山露营、处州明代银炼文化等项目

20000

2010-2020

36

云和木玩商贸物流城二期

新建

云和商贸物流城着力打造立足浙西南,面向海西区,辐射长三角、珠三角和鄱阳湖流域,进军全球的以商贸物流为主,集商贸展示、仓储、物流配送和办公、商业配套等四大功能为一体的浙西南最大的木玩、建材、家居一站式采购交易集散中心和一站式物流配送服务基地。二期包括玩具营销中心用地面积40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

20000

2013-2014

37

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项目

新建

该项目充分利用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周边的景观资源,将湿地公园建设成为“森林-梯田-村庄-河流”复合生态系统保护盒恢复的示范点,划分为综合管理服务区、梯田湿地游览区、民俗风情体验区、湿地生态保育区,形成整体形象突出、基础设施完备、湿地景观独特、科普教育与休闲娱乐兼备,具有浓郁畲乡文化特色的浙江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

13516

2013-2018

序号

庆元县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

建设规模与内容

规划投资(万元)

建设时序

38

廊桥文化园

续建

一期建设中国庆元廊桥博物馆建筑,已于2011年开馆;二期、三期计划集研发、交易和培训为一体的廊桥文化示范园区

103500

2011-2014

39

铅笔文化创意园

新建

新建铅笔博物馆、铅笔文化主题公园、铅笔文化展示厅、培训中心等。

20000

2012-2015

40

百丈山——古银矿洞探寻区

新建

保护和科学开发淤上乡苍岱村的古银矿洞群,新建以展示古代“中国银都”风貌和采冶银过程的“银矿洞博物馆”,以及以山地探险为特色的休闲基地和服务接待区,着力打造集观光、探险、科普于一体的养生平台

28000

2012-2020

41

刘知新状元文化度假区

续建

新建

建设刘知新状元文化观光园(内设状元庙、状元书院、状元宅、状元坊等)、状元文化山庄等。

18000

2012-2014

42

举水月山风情小镇

续建

新建

建设生态冰臼景观区、举溪八景文化观光长廊、景区游步道、民俗文化博物馆、特色餐饮服务中心、旅游接待中心、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等,修复月山剧院以及古民居、改善月山村庄基础设施。

7500

2012-2020

序号

缙云县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

建设规模与内容

规划投资

(万元)

建设时序

43

缙云仙都·黄帝温泉谷旅游综合体

新建

规划用地84.27公顷,建设度假酒店区、帝泉谷温泉区、高端温泉产品区、运动拓展区、温泉地产区,建成五星级的园林式酒店

400000

2013-2018

44

中国丽水黄龙休闲养生城

新建

用地700亩,建设黄龙休闲产品展示中心、黄龙养生苑、黄龙山户外健身营地、养生小屋村、体育养生中心、养生学院、养生文化体验中心、养生房产等。

570000

2014-2020

序号

遂昌县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

建设规模与内容

规划投资

(万元)

建设时序

45

遂昌牡丹亭国际文化园

续建

主要建设昆曲交流演艺中心、牡丹亭文化园、养生度假区、古村落文化区等。建成以汤显祖文化国际交流为主题,以体验汤显祖牡丹亭文化为主体,融养生度假、休闲观光、商务会议、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文化型休闲旅游度假项目。用地面积200亩。

50000

2012-2020

46

三墩文化创意产业园

新建

县域西部的旅游集散地、创意文化产业基地、具畲乡文化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 主要建设民俗风情街、古民居村落、特色文化主题馆群、民俗文化演艺、陶艺文化村、综合接待服务中心、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自驾车服务中心等。

150000

2013-2020

47

遂昌竹炭文化休闲观光园

续建

包括生产基地、中国竹炭博物馆和金石门度假村三大块,是目前国内的首个也是唯一以炭文化为主体、职能文化为辅助,集生产研发、应用展示、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和科普教育于一体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5000

2012-2020

48

遂昌县城市文化综合体

新建

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建设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规划展览馆、剧场等及配套附属工程等。剧场按国家级乙级剧场1000座设置,建设规模为4000平方米。

16266

2012-2015

49

遂昌黄金旅游度假区

新建

以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为核心,融合周边银都、长濂、大竹小岱等,主要建设黄金文化主题乐园,以牡丹亭开发项目为核心的汤显祖文化展示区,以及以体现山乡、生态、休闲、养生等元素的乡村休闲养生区。项目用地500亩。

273500

2013-2020

50

遂昌湖山琴淤山居文化园项目

新建

主要建设琴淤度假村、古韵山居园、画眉修身苑等,建成集休闲度假、康疗养生、文化艺术交流为主题的休闲旅游基地。

80000

2013-2020

51

独山国际艺术文化村

新建

在加大独山古村保护的基础上,适量开发建设一所博物馆、茶座、休闲会所、度假设施、乡村农庄等,建成古建观光、中西历史文化交流、艺术展示和休闲度假为功能的中高端旅游区;一期建设古建筑群、艺术文化交流展馆等。

50000

2013-2020

序号

松阳县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

建设规模与内容

规划投资

(万元)

建设时序

52

松阳农耕文化创意园

新建

规划用地200亩,建设陶瓷创意中心、奇石文化中心、艺术写生基地、山油茶文化园等。

35000

2011-2015

53

松阳田园文化创意园

续建

规划用地110亩,容纳3000学员,教学创作楼、宿舍、食堂等建筑面积约2万平米,6-8个野外写生基地。是集写生、创作、交流、艺术品交易服务为一体,深度展示“田园松阳”特色名片型的文化创意项目。

33000

2013-2020

54

明清街保护与开发

新建

对松阳县城的横街、官塘路、南直街、人民大街、大井路、十字路的沿街建筑立面、道路修缮改造及相关功能进入。项目集松阳传统文化展示、传统手工业和工艺品生产、旅游购物、餐饮、休闲为一体的标志性农耕文化体验、文化旅游历史文化街区。

6000

2013-2016

序号

景宁县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

建设规模与内容

规划投资

(万元)

建设时序

55

景宁畲族文化创意园

新建

在外舍新区建成畲族文化创意园,占地300亩,含“一心、一区、一基地”即畲族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创作中心、零售批发贸易区、生产制造基地。配套建设道路、绿化等工程。主要包括畲族风情演艺、畲族民间手工艺品、畲族服装等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交易等内容,打造集创意文化、创意旅游、创意农业、创意工艺品生产,融展示、交流、休闲、商业、服务于一体的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园区。

20000

2013-2015

56

千年山哈宫

新建

以 “祭祖区+文化展示区+入口区”为重点的核心区域,重点建设祭祖坛和畲族祠堂、文化展示区即畲族文化博览园,规划建设畲族历史文化展示长廊、畲族名人雕像园、千年山哈大舞台、入口广场等,是一个以畲族祭祀活动为核心,集旅游观光项目,文化演艺,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多功能融合的综合型项目和畲族人民的精神家园。

10000

2013-2016

57

景宁畲族风情省级旅游度假区

续建

围绕“一心一轴三区十寨”的功能结构定位,即:一心:畲族文化体验中心;一轴:畲族人文山水景观轴;三区:畲族山水人居景观区、环敕木山畲族生活体验区、草鱼塘森林公园生态体验区;十寨:鹤溪街道的旱塔村(塔堪)、周湖村、东弄村、惠明寺村、敕木山村、包凤村(叶山头)、双后降村,澄照乡的金丘村、漈头村(含米岩山、张后山),东坑镇的大张坑村,主要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房产、塔勘村畲族风情小镇区块、草鱼塘森林生态体验区块、环敕木山10个畲寨的提升改造工程、外舍区块的景宁城市副中心等。将度假区打造成为长三角高品质少数民族风情休闲度假胜地、全国畲族文化展示的新窗口、城市休闲度假经济的核心区、城市空间拓展的主战场、魅力畲乡金名片。度假区总面积43.77平方公里。

3000

2013-2016

附件2:

 

附件3:

 

附件3: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0